不留遗憾在人间
栏目:心语
作者:谭谈  来源:中国艺术报

  那年盛暑,在有火炉之称的长沙,实在熬不下去了,于是逃了出来,在友人的帮助下,我住到了天凉气爽的云南的一个山村里。

  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话的人,是我家乡的一位业余作者。他叫吴中心。电话里,他告诉我,近些年他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芙蓉》《清明》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十数部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多篇作品,还被《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物选载。听了,我真为故乡的这位文学同行取得的成绩高兴。末了,他怯怯地问我,可否推荐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我关注他已有好多年了。根据他的创作业绩,应该走进我们这个队伍里了。于是欣然应允。但一想,又为难了。当时,我在偏远的云南,怎么到他的入会申请表上写推荐意见呢?停了片刻,他说:可不可以写个短信,用手机拍下,发给他?就这样,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汉子,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我们这个作家的行列里……

  吴中心这个名字,最早是通过一篇作品走进我的心里的。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写湘中小煤窑生活的短篇小说,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就是吴中心。我曾是一个煤矿工人。也许是这“煤”的情愫,使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从此,便留意他的“动向”,关注他在各报刊上发表的作品。1988年,在一次全国农业题材创作征文的评奖中,他的短篇小说《土地》,获得一等奖,得到了这次征文的评委会很高的评价。著名作家从维熙还专门著文给予推介。

  在他这些光环的后面,是一条艰辛的路。1961年,他出生在湘中涟源一个贫穷的山村里。高中毕业后,当兵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复员后,先在乡政府做秘书,继而到乡文化站、县文化馆工作。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看书写作上。在乡镇时,连写作用的稿纸都没有。他把心中那火热的情感,倾泻在一张张旧报纸、一个个废信封上。等日后寻到印有格子的稿纸时,再工工整整地抄写上来,投寄到他心仪的一家家大都市的报刊去。

  有耕耘,必有收获。经过他数年、十数年的刻苦磨练,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终于闯进了自己向往的文学王国。吴中心的名字,频频在一些大报大刊上亮相。早些年,他结集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并还有两部长篇小说问世。近几年,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丰收期。听人说,他正着手整理这些散发在各刊物的中短篇小说,打算结集出版第二个集子……这些消息传来,我总是为故乡的这位文友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那年从云南回到湖南后,他托多位朋友邀请我,想喊我与几位朋友聚一次餐。不是这不就势,就是那不方便,一直未能如愿。我还在心里等着与他聚餐的机会来临。猛一下,传来消息:他远行了。他家里人说,他太迷文学了,他是为创作而累倒的。这年,他才五十八岁,正是盛年啊!

  他走了,他着手编辑的第二本中短篇小说集还没有出版。这成了他的遗愿。应该让他不留遗憾在人间。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呼吁。终于得到了湖南省文艺扶助基金会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很快,汇集他近年间散发在各报刊的这批作品,将集中亮相在读者面前。我想,远在天国的他看到自己的这本新书,一定会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