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化雨 化知为用
——读林岫著《紫竹斋诗话》
栏目:品读斋
作者:彭一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紫竹斋诗话》
林岫 著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壬寅三八妇女节这天,笔者欣喜收到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林岫先生寄来大32开精装版新著《紫竹斋诗话》,此系中国文史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的新书。此前先生微信留言告知我,说最近她出了一本新书要寄给我,几天后收到此书,看到先生自己题签的行书体书名。先生撰写了《读书问道的务实之乐(代序)》,正文515页,44.7万字,轻型纸印制,外套护封,手感颇佳,令人有阅读冲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与时下一些同类出版物比较不同的是《紫竹斋诗话》内涵的原创性、学术性,彰显了诗话的人文品格,无私化雨,自成风范。这是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

  《紫竹斋诗话》是一部关于古典诗歌理论的随笔集,也是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的《紫竹斋艺话》的姊妹篇。全书共分诗论、诗评、诗话三个部分,辑录了《虚实相生题画中》《诗的用数》 《书画作品的诗词解读》等共52篇,内容涉及诗歌创作、诗才培养、诗评传统、外国汉诗创作等。文章的时间跨度达30余年,有在诸多主流媒体刊发的诗论文章,有应邀在相关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作讲座和演讲的整理稿,有在相关出版物上发表过的序跋,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紫竹斋”是先生的书斋名称,故命名为“紫竹斋诗话”。这是先生多年来潜心读书、治学、从艺和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结晶。

  读懂这本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诗话”。它是一种论诗的应用文体,古已有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蔡镇楚在其《中国诗话史》《诗话学》与《比较诗话学》著作中这样阐述“诗话”的概念:诗话,是一种论诗之体。诗话概念上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诗话,是诗歌故事。广义的诗话,是中国诗歌鉴赏、诗歌批评的主要著作形式。这种诗话体式,是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产物,肇始于百代诗话之祖——钟嵘《诗品》,成于欧阳修《六一诗话》。笔者藏有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等,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严羽的《沧浪诗话》,郭绍虞的《古今诗话》等。

  早在24年前,笔者有幸考入先生任教的中国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就读。第一年开的公共课,我最爱聆听先生主讲的古典文学和诗词课,记得先生上课时的板书字很是潇洒流畅,我便有意识地通过做笔记来模仿。先生教导学生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存疑,多做笔记。先生还对那些喜欢写字的学生强调,字不必要天天去写,但书必须要天天去读。大学教学通常都是四六开,四分师授,六分自学,所以善于读书就显得尤其重要。先生善于读书且读书不止,也希望学生们善于读书,能“腹充酝酿,学有灵慧”。先生总结读书的体会是,“读而知,知而通,谓之聪;读而思,思而悟,谓之明。聪明通悟能觉,用而立言,方可成事业”。我们经常能在相关专业报刊拜读她在紫竹斋专栏中观点独到的学理性文章,还能在字里行间学会先生思考问题和结撰文章的一些方法。先生出版过诗词和书法类的著作多种,有时出书了,先生会打电话让我去她家取,有时就直接寄给我。

  先生在此书代序中强调,读书问道一向有务实务虚二途。先生讲古典文学从来不多讲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因为这只是培养“总分思维”的一个途径。先生认为重点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读懂一篇好诗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上,要知道“妙,之所以妙”的作法真谛,这就是务实。百年辛苦,我们不是为了鹦鹉学舌来到世上的,是为了恪勤务实学会方法,好开辟自己的创作天地。握一柄好剑,只会把玩赞叹“好剑好剑”,一招不会,有用吗?学会“化知为用”,舞剑如行云流水,巧得适用,就能创辟出自己的文学天地,贻惠后人。唯务实能学以致用,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

  细读此书,可感受到先生严谨的治学风范与执着的求知精神。先生结合自身读书点滴,通过应用丰富的古今诗词实例,从不同视角诠释了传统格律诗的鉴赏和创作的理论方法。可以说,《紫竹斋诗话》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此书是探赜我国古典诗词文化奥妙、诠释当代诗词创作体验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

  先生自幼喜欢读书,且得先天禀赋,记忆力比较好,在读书过程中,大凡有感兴趣的古今丽句清词,先生读后多能熟谙于心。先生在大学担任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教授,故数十年来,坚持在工作之余埋头耕读文史哲和古代经典诗文,陶醉其间,乐此不疲。先生尤其强调读书问道,其核心理念就是“学问”二字,先生在代序中指出:“学问,学与问而已,学,即师授与自学。问者,即问道求知。”逢着疑惑,查检请教,刨根问底,究源加上思索,由是日积月累,止于进,进于止,宋张载《经学理窟》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读书的道理,不难理解,然而真有心灵感动,由浅入深,披沙拣金,能悟得真知,却殊非易事。故先生时常感叹启功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文史不通,下笔空空”,并以此教诲书画界的年轻人。

  我们若去翻阅一些清人的集古印谱,如《十钟山房印举》《玺印集林》《齐鲁古印攈》等,在所收录的战国和先秦玺印中,会读到一方极具代表性的同文玺印——“敬事”,有方印,也有半通印,有朱文,也有白文。那么这个“敬”,其实就是指对待任何事情,要抱着重视、认真的态度。先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和诗词创作感悟,提出并推崇“敬学”的命题,先生在书中指出:敬学,可以上溯自《礼记·学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传统教育皆列“敬学”,为立身立业之规范;“敬学”二字,不知千秋警醒和激励过多少学子。所以,晋葛洪在《抱朴子·勖学》中一言点穴:“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但这些读书的成功者有一点极其相似,他们都是在读书历练中“嚼过菜根”且敬学立身立业的务实者。我等后学对读书问道持之以敬,亦是对务实勖学的诸多前贤持之以敬。

  我们经常能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读到一些自作诗词、楹联,索然无味,犹如白开水一般。显然,那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愿沉静下来,也没有下功夫去读书,自然没有文史典故的积累,也不能在自己的诗联中有所体现了。当品读先生的诗词楹联作品时,会发现先生笔下的诗联用典,是那么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在《紫竹斋诗话》扉页后、序言前配有先生的自作诗书画插图作品7幅,其中,如2012年自作诗书画《蟹菊图》扇面题诗:“萸囊佩服福堪夸,餐可东篱小菊花。对饮荐杯青竹叶,蟹肥添兴醉诗家。”还有一副为浙江某工艺厂制作“书镇”(俗称镇纸)所撰书的草书七言联:“断木截金聊镇纸,清心美意任飞毫。”不难领会到先生笔下字里行间信手挥洒的文字雅兴,读来悠然兴会,其文学功力无痕而化,在此不一一赘述。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兹狗尾续貂,奉上十一言拙联一副:“紫竹为邻,化雨无私肝胆照;诗书入梦,清心有意墨缘长。”谨借此先生新著《紫竹斋诗话》出版发行之机,诚挚祝福大家书文同灿,学艺并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