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
周汝昌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出版
周汝昌是著名红学家,他曾说:“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从少年时学书,抗日战火中写书,到唐山地震中著书,对书法的学习和钻研贯穿其学术生涯。
周汝昌所著的《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以下简称《永字八法》),是其70年来书法创作和研究的一次心得总结,解答了书法爱好者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对书法学习与理论中流传已久的观点进行质疑:选狼毫笔还是羊毫笔?初学者由篆隶入手还是从楷书入手?学碑还是临帖?一定要中锋行笔吗?“永字八法”是王羲之所创吗?“藏锋”究竟怎么藏?“锥画沙”“屋漏痕”又是指什么?为何单取“永”字而立“八法”?《兰亭序》版本哪家强……书中还广涉书法创作中的笔法、识势、结构和风格等关键问题,乃至汉字的起源、书法美学等理论话题,语言精妙,娓娓道来,给人启发。
“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永字八法》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书法艺术答问》,以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细致解读“八法”诞生的来龙去脉,具体分析横竖撇点捺的书写规则,执笔、用笔、运笔的技巧,对实际书写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如果说上编是“入门”,那中编《书道圣经》则是“进阶”——追溯书法的源流,剖析书法美学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沉著、劲险、明利、遒媚等等,从更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书法艺术的历史与美学。下编《书法的奥妙》更是深入“书法堂奥”,就书学笔法、“遒媚”之内涵乃至中国书画的精神都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把自己有关书法研习的经验分享出来的念头,萌生于1976年的地震篷内。当时唐山大地震,北京也不安稳,余震不断。为了安全起见,人们在大街宽敞的地方搭起帐篷。但床位密集,又是热天,气味难受,夜不能眠。于是,周汝昌另想主意,在宿舍里用木床等材料搭起一个“龛”式的“避震穴”——“龛”有木柱支撑,如果屋顶坍塌,也能稍微支撑一下。可是,平生没有享“清福”的命,闲了难受,得找事做:“倚坐于床上,垫一硬板于腿上写字,旁有一木凳,上有乱纸,纸背可以写稿。于是忽生一想,就将素日来访询问书法的问题以及多年来在‘书学’(日本所设‘书道’)上想讲的诸多体会粗为解答讲论一下。此念一生,手下很顺,每日或多或少,随行随止。”
在这一契机下,周汝昌几十年研习书法的经验见解,慢慢落在纸上。撰写时,他一人分饰两角——学生和师者,展开了细致耐心的“答疑解惑”。2001年,周汝昌在女儿周伦玲的协助下,将《书法艺术答问》与平生撰写的绝大多数书法文章重新编排整合,成为《永字八法》一书。“答疑解惑”之外,他更进一步追溯书法的源流,通过他70余年研究书法的经验总结,全面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知。
这本书自面世以来一直长销,2021年出版20周年之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推出全新纪念版。新版增补了重要文章,并收录了周汝昌生前四处搜购的部分字帖,他自嘲为“破帖”,在这些他生前珍藏的书法碑帖印本和独幅拉页的《兰亭序》摹本中,可以看到周汝昌一生对书法的酷爱痴迷和所下的功夫。
正如他在《永字八法》的开篇坦言:“我是深深祝祷中华人都热爱汉字,珍惜书法艺术,不要破坏她的美,也不要‘戏弄’糟蹋她。”希望周汝昌的这份对于书法深切的爱,能感染我们更多人,让我们更多了解我们的汉字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