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渟岳峙,静水深流
——读张广智《龙子湖》有感
栏目:书中艺
作者:赵曼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不熟悉郑州的朋友,往往以为郑州只有少林寺这一大名鼎鼎的旅游胜地,但其实郑州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只是嵩山贵为五岳之一,却远在百里之外,而黄河以郑州为中下游分界的重要节点,却并没有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景观。相反,郑州人所熟悉的几条河如金水河、贾鲁河,几个看起来不像山的如紫荆山、大伾山,却鲜有人提及,更不要说郑州其实还是一个有很多湖泊的城市。这些后来建在老城区周边的人工湖在近十年系统绿化工程的推动下已经有了颇具自然天趣的风采,只是相比西湖、瘦西湖,有历代文人的诗诵赋雅,郑州市域的这些河流湖泊,太过年轻也太过时尚,鲜少有人愿意为之书写精神。一则,越是天天看见常常路过的,往往容易忽视它的美;二则,对城市景观美的感知,比自然景观美更为复杂,城市是人与社会的复合体,城市的景观美是社会与自然的复合体,在这样复杂的构造中,对美的感知与诉诸文字的表达,比一般的写景文章更困难。

  城市艺术的深度与厚度,未必不如嵩山那般雄伟,也未必没有黄河那般悠长,诚如古人常以渊渟岳峙表达对德高望重之人的景仰,一座城市的山水,即便是人工所建,也未必不能孕育山岳之峙的冷峻与河渊之渟的深沉,文字赋予其怎样的精神,风景则自然将承载这种使命。而《龙子湖》这本书,恰如一块镶金的匾额,悬在这座城市的文化楹梁之上,以一篇篇亲切的短文,以静水深流的情怀,写出了龙子湖这片城市风景中巨细无遗之美,一如文中所言,“龙子湖的面积不算大,只有一平方公里的水面,由六个小湖连缀而成,每个小湖如天镜飞落,银光闪烁,随着季节更替和天气阴晴,能幻化出不同的诗情画意来”。

  如果说读书已经成了当今快消文化泛滥下罕见的事情,那么不妨先把书本带到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中,或者先从阅读《龙子湖》入手,了解身边掠过的花草飞鸟,无数次驱车飞驰过的路与桥,或许,慢下来留心身边琐碎的日常,会不由地化解凡尘羁绊的焦虑。机缘巧合,有幸为张广智新书《龙子湖》绘制插图,在新书尚未付梓时得以拜读,是难得的幸运,而为《龙子湖》这样一部书稿配图,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文中所写景物十分日常,配图只能选择写实路线,这就要求我必须实地考察,反复思考才能落笔。而这也正合我意,有难度的事往往意味着攀爬新的高度,翻得过去,必然受益匪浅。

  《龙子湖》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清新简洁,如一位素心坦荡的诗人,引领读者时而到湖边看树,时而到花间觅鸟,时而引古人诗句与佚事思接千载,时而将博物常识娓娓道来鞭辟入里,字里行间忽而穿越时空,与先贤神游,忽而意兴玩笑,偕鹊鸦欢游。读《伯劳》,便可知“劳燕分飞”典故的由来,读《鹡鸰》,如见作者赤子之心。于习见中麻木地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与敏觉,以及那种融为自然之一体的愉悦,会不知不觉被文字所唤醒,或者可以说,这正是大隐隐于市的悟与道。想要寻觅天人合一的境界,不必远赴青藏,更不必到深山古寺,以文字为明灯,以日常为课堂,遇见美好,豁然开朗,便近在咫尺。

  《龙子湖》由多篇散文连缀而成,各成系统、顾盼呼应,但更多的流露出作者的情绪与感悟,朴实轻松的叙述源于宁静澹泊的深情,抱朴散怀,有着世情洞达的通透与乐见其成的宽容,如作者在《六桥》《六湖》中对龙子湖几片水域和沟通其间的桥梁的命名,写秋日湖边结有籽实植物的《秋实》,写春华街上娑罗树的《春华》,在《书房》中的回忆与闲聊……除了概括地写了龙子湖的风景和周边建筑,湖心岛与四围的景观和由来,还详细写了湖域范围内的动植物,四季变换和风雨晦暝,更一一备述了周边诸多与历史人文“沾亲带故”的小景,联想之丰富,内涵之深远,令人称奇。此外,还有一些如《观荷》《箬竹》《鸢尾》等巧趣天成的文章,不仅写物写景,更写出了美的生活哲思。

  《龙子湖》写的是人工湖,这里没有庞大的体量和厚重的历史,却有着城市心跳的脉动,它虽然就在城市之中,却开辟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小天地,在这片小天地里,青年学子可以留下青春的记忆,疲惫的白领可以领略四季的韵味,就连为之辛勤耕耘的园艺和环卫工人,都能分享安居乐业的静好时光,《龙子湖》写的不仅是作者书房的所在地,更写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他对这个意在孵化高科技产业、培养青年才俊的城市新领地寄予的厚望,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深情厚谊,以及爱屋及乌地喜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飞鸟鱼虫,书中的地名未必能一一对号地找到实景,但总有一片风景,记载着那消散的历史,这些历史因文字而重现世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天地立传者自有文章千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