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题画诗发展史配图新著》
刘继才 著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出版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刘继才所著的三卷本皇皇一百六十余万字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配图新著》(以下简称《新著》)近日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文化出版界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
题画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与书、画、印合为一体的艺术珍品。然而对它发生、发展系统的历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治史难,治前人未有治过之题画诗史尤难。它涉及到历史、哲学、绘画、书法、文学、美学等领域,是一项旷日持久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学术工程,非亲历者而不知其中甘苦。作者六十余年来辛苦开拓,锲而不舍,继2010年和2012年推出《中国题画诗发展史》《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之后,在此基础上,又经过艰苦的修订、近百万字的补写、打磨加工,终于推出恢弘的涵盖近三千年的题画诗发展史、从春秋时代一直写到近现代和当代的《新著》。
傅璇琮先生在《中国题画诗发展史》序中说:“此书可谓填补了一项我国题画诗研究的空白,具有开创意义。”这个评价对《新著》依然适用。《新著》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这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在“绪论”中,作者开宗明义,对题画诗的义界和分类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尤其应该指出的是作者将题画词、曲纳入到题画诗的研究视野中,并首次将近现代和当代的题画词、曲进行思想透视和艺术美学观照,这在题画诗的研究中是一次全新的开拓和创造。对题画诗的分类,作者又从用料、使用工具、载体、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开掘,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传统题画诗的内涵,扩大了它的外延,让人耳目一新。
关于题画诗的起源,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清沈德潜和王士祯皆认为起源于唐代(详见《说诗晬语》和《蚕尾集》)。这个看法很有代表性,但显然不够准确,也不符合中国题画诗发展的历史实际。另外尚有产生于汉代的画赞、产生于六朝的咏画扇诗和咏屏风诗等看法。《新著》将题画诗的萌芽时间一直追溯到2000年至3000年前。除了屈原的《天问》外,又以《诗经·大雅·大明》篇是壁画的图赞为证,探明了中国题画诗发生的源头。其中对寺庙壁画出现的时间探索,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因为它是产生画赞——最早的题画诗的基础和前提。
与此相关的问题还有,我国现存最早题于画幅内,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作品出现在何时?一般认为是宋代。但《新著》却找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是唐代。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草堂十志图》即为实证之一。其作者卢鸿为唐开元时期的人,在其绘制的十幅图中每幅图的右边都有一首题诗。现传世的《草堂十志图》虽为北宋人摹本,但却有证据表明所临摹的的确是卢鸿作品。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白《上阳台帖》,是现存的最早题画墨迹。李白曾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拜访道士司马承祯,不想司马道士已仙逝,未见其人,只睹其遗画,李白因此题下《上阳台帖》 ,司马原图已逸,而太白的题诗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题画墨迹。《新著》对此言之凿凿,令人信服。
对题画诗的发展规律及分期,《新著》亦有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题画诗的发展是与人性的觉悟与进步同步。因人性的觉醒而发展,因社会和艺术氛围的变化而生新。例如在秦汉时代,由于人性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抑和束缚,表现在人物画和画像赞上都充满了政治教化,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却很少得到表达。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随着人性的觉醒和张扬,才使得题画诗开始形成。再如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充满剧烈动荡、深刻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民主和爱国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主流。作为思想觉醒了的画家和诗人其题画诗不可能不打上这一时代印记,成为这一时代题画诗的主旋律。因而才出现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善于写诗的大画家和善于为画题诗的诗人和作家成批涌现。《新著》在中国题画诗研究中科学地揭示了题画诗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运行轨迹,为题画诗确立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新著》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把平面印刷媒体和音像媒体相结合,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全书不仅配有三百余幅名画和法书图片,并通过视频将它们复活起来。题画诗一向被认为是阳春白雪,“小众艺术”。《新著》的出版,不仅将引起文化领域的关注,对于把学术专著从学者的书斋里引出,直面大众,对普及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