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人展示中国长城的雄姿
——我拍长城的一些感悟
栏目:创作谈
作者:胥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俯仰古今(北京怀柔明长城)

  如果你不走近长城,你就不会知道长城的伟大;

  如果你不触摸长城,你就不会知道长城的刚强;

  如果你不拍摄长城,你就不会知道长城的美丽……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燕赵等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历史长达2000多年,穿越时空,历经沧桑,见证和伴随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2007年拿起相机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摄影,当时一个朋友问我:拍过长城吗?我说没有。他说你一旦拍起长城来,就一定会爱上长城的!果然,当我看到在群山之中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的群山之巅,巍峨峻拔、气势磅礴、庄严雄伟,不禁为古人的勤劳智慧及创造力所惊叹。很多在荒漠山岭上的墩台,安静地屹立着,像一个个忠实的守卫者,任凭战火硝烟、风雨侵蚀,残破、苍凉,壮观、凄美。从那一刻,我爱上了长城,一拍就是14年,从祖国西部新疆的天山山脉到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从甘肃的沙漠戈壁到陕西的黄土高坡,从弱水河畔到渤海北岸,无不留下我的足迹。我们拍摄的长城大多未经修缮,很多地方只有羊肠小道,甚至无路可循,因此拍摄比较艰辛,也有过几次历险,想想还挺后怕的,但更多的是与快乐并存。我与同伴在长城上风餐露宿,经历过风霜雨雪,也遇见过美丽的彩虹,在长城上洒下了汗水、磨炼了意志、开阔了胸怀,我们将长城的雄姿向世人展示,以期唤起更多人热爱长城、保护长城的意识。

明长城(陕西段)边的小女孩

  在拍摄壮美的长城风光的同时,我更多地将镜头对准长城脚下古老的村庄和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许多是修筑长城和驻守长城将士的后裔,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是那么纯朴、自然。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很少了,偶尔见到也颇时尚新潮。田间地头是拍摄的主要场地,以长城为背景拍摄农民的劳作。村口是村民聚集的地方,他们喜欢在那里晒太阳、聊天,有时他们也会对我说,有啥拍的,房又破、人也丑,但还是对我笑着,大多数时候我并不打扰他们,偶尔与他们攀谈着,并在不经意间按下快门;还有的村民看我举起相机,马上整理头发、拉平衣襟、挺起胸膛,然后给我留下地址,希望我把照片寄去;更有热情好客的老乡会把我请到他们家里,唠唠家常,临走时给我塞上一把土特产。有时,也会遇到婚丧嫁娶、唱大戏等民俗活动。许多古堡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大多数翻新重建,从仅存的城门楼上精美的雕花,依稀看到往日的辉煌与匠人的巧夺天工……

  长城是永恒的丰碑,更好地让后人认识长城、了解长城是摄影人的使命。首先要有爱,才会付出心血去拍摄。长城的美是多方面的,无论是风光长城还是历史长城或是人文长城,都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现,将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有机结合。不同的光影使长城更具立体感,我也会选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去拍摄同一段长城,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极端的天象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拍摄效果。其次,在器材的运用上,我用广角镜头拍大场景,表现长城的气势与走向,用光影勾勒出长城的曲线与节奏;用长焦镜头拍摄局部,可表现长城的细节,以一点尽显其精神。如今,我又有了无人机,这样拍摄长城又增添了更多的角度,尤其是一些城堡和长城,因为年代久远,残存的部分略高于地面,没有一定的高机位很难呈现。

  我爱长城,喜欢亲近长城,喜欢走在长城上的感觉。十几年的拍摄远远无法拍到全部的长城,我会继续走下去,尽我所能多拍一些、再多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