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登上大荧幕后,电影《长津湖》让国人“破防”,为之震撼。关于长津湖战役,还有很多很多荧幕以外的故事。10年前,王筠抗美援朝长篇小说《长津湖》出版,这是一部全景式刻画长津湖战役的史诗力作,今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致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最可爱的人”。
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码字人书店联合主办的“重现长津湖战役:真实与残酷、冰雪与意志、信仰与归乡——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分享会”在北京码字人书店举行,文学评论家白烨,军史研究专家张明金、丁伟以及该书作者王筠,与众读者分享了《长津湖》的阅读感受。
1950年深冬,在极度严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一举扭转战局,为最终到来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这是一场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役,更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衣着单薄,武器简陋,饥肠辘辘,却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很多人在阵地上凝固成庄严的雕像……在作家王筠的笔下,一位位鲜活的志愿军战士从冰天雪地中重新回到我们面前,他们有血有肉、有悲有喜,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他们以奋不顾身的血肉之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换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铸造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灵魂。小说《长津湖》自出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特别奖、原济南军区大型文学创作特别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南出版政府奖特别奖等奖项,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
白烨是一位军史爱好者,一直关注军事战争题材文学作品,读了《长津湖》后颇感震撼,认为这部小说还原了历史,描写了很多真实的战争细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武器装备等级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打赢了这一仗,每一位普通士兵都是英雄,“在今天看来,它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抗美援朝精神”。白烨谈道,王筠在军史题材方面的写作已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战争题材文学不纯属于军队,它立足于军队、面向全国,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30多年前,张明金与王筠在同一个部队工作,他回忆道,那时候王筠就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有才华的年轻士兵,多年来厚积薄发,有了《长津湖《交响乐》《阿里郎》等抗美援朝题材系列长篇小说。“长津湖战役是研究军战史绕不开的话题,这场70多年前发生的战争非常残酷,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王筠有担当、有责任,把它写了出来,展示在读者面前,非常难能可贵。”
“史书反映抗美援朝和小说反映抗美援朝的意境是不一样的,小说会更细腻、更有感染力。”丁伟表示。他从军史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认为《长津湖》有几个特点,一是史实准确,二是小说中的内容是长津湖作战的一个索引,以小见大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淋漓尽致地体现并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志愿军当时有多艰难?他们穿着很单薄,有时候两天才能吃一个冻成冰的土豆,而且迫击炮大部分都被冻得不能用,三个连队的战力在伏击战中被冻死,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冰雕连。王筠的小说也是最早反映冰雕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印证了毛泽东主席所倡导的顽强的战斗作风。”
“写作这本书,和我的经历有关,我是军人出身,有一段时间是在当年打长津湖战役的部队中度过的。”王筠坦言,在部队服役的时候,经常听老前辈们讲到长津湖战役,讲到长津湖的冰雪严寒以及刻骨铭心的寒冷,意识到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于是将目光投向长津湖战役,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写《长津湖》的准备时间很长,大概有二三十年,写起来却很快,五六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之后又写了《交响乐》《阿里郎》,都是描写抗美援朝的作品。“我们回望70多年前那场伟大的战争,享受着那场伟大战争的胜利带给我们的和平,无论是热映的电影《长津湖》,还是小说《长津湖》,我们都是在向当年的那场伟大战争致敬,都是在回望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是我最想跟读者朋友们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