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触摸儿童舞蹈创作的灵魂
——朱东黎新书《关爱留守儿童》读后
栏目:品读斋
作者:江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关爱留守儿童》 朱东黎 徐红媛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朱东黎是以儿童舞蹈创作名扬舞坛的。近些年来,她的儿童舞蹈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朱东黎创作的多个优秀儿童舞蹈作品中,儿童舞蹈《爸妈我想你》无疑是其中十分显著同时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近期,由朱东黎、徐红媛撰写的《关爱留守儿童》一书出版,作者用亲身实施的创作案例,向读者讲述了一名儿童舞蹈创作者的初衷和经验。

  儿童舞蹈创作在中国舞坛上有其特殊位置。随着近些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儿童歌舞的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一个十分醒目的现象。应该说,儿童歌舞的繁荣,既能体现社会不断繁荣的高度,因为全社会对儿童成长事业有了空前的关注,同时也能证明歌舞艺术对儿童身心成长的独到作用。于是,这个成长迅速的事业引发了巨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许多专业人士投入这一行列之中。但因为人们往往以个人理解投入实践,使“儿童舞蹈成人化”成为行业内一个显著的问题。已故著名舞蹈理论家、前中国儿童歌舞学会会长郭明达就曾明确指出:杜绝儿童舞蹈鲜明的成人化现象,是当务之急。已故著名舞蹈家戴爱莲也曾认为:许多儿童舞蹈并不是儿童舞蹈,不过是成年人教授儿童跳成年人的舞蹈而已。她还明确地反对那些纯“炫技”性质的做法。因此,在社会普遍关注儿童舞蹈发展的问题之时,业界涌现出一批以创作出真正适合孩子的舞蹈为追求的舞蹈编导,他们的作品犹如阵阵徐徐吹来的清风,沁入观者的心脾。而朱东黎便是其中佼佼者,她以鲜明的创作态度及其手法,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和肯定。

  正如朱东黎创作的一系列儿童舞蹈一样,《爸妈我想你》具有独到而缜密的创作视角和思维,体现出她个人化特征很浓的很强的创作力,从她在书中所引用的作家路遥的一句话“任何简单的创造都要比复杂的模仿困难得多”中,我们便不难看到她对于创作的价值取向及其追求。儿童舞蹈创作需要舞蹈编导更加富有慧眼,关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撷取生动的表达瞬间,而该作品便是把“留守儿童”这个社会现象艺术化地展现在舞台上,让人们产生共鸣引起思索。书中,作者将自己何以选取这一表现角度以及如何构思提炼并创作完成这一后来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的全过程,悉数记下,让我们既看到了一位艺术园丁在开垦园艺时的那一份操碎了心的挚爱,同时也能获知一位技艺成熟的儿童舞蹈编导在创作时的所有思考和做法,这对于我们今天日益蓬勃发展的儿童舞蹈创作事业显然是富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一位舞蹈编导应该如何面对儿童舞蹈创作、如何在一系列的创作视野上找到突破点,这本书显然给读者十分有益的经验之谈。

  可以说,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层面,朱东黎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我们从她的许多儿童舞蹈作品中,均能十分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尝试,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极其敏感敏锐,往往在选题上便能胜人一筹。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往往能够在常人司空见惯的社会场景中,让某一话题或某一景象成为触动观者的焦点,在这点上,朱东黎用她机敏的眼光和意识,传递出一位严肃艺术家肩负着的对社会所负有的强烈使命意识。用艺术介入生活,强化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感知进而完成思索过程,实现艺术情怀,朱东黎显然是舞蹈界的一个表率。

  在艺术表现中,创作本身是讲求表现效能的,如何将观念成功地转化为可供感知的艺术形象并使其在观者心中扎根,并不是件易事,这十分考验创作者的艺术处理和操作能力。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听一位编导对于即将展开的创作讲得头头是道,然而最终落实在剧目上,却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而我们看到朱东黎的一些作品,极好地展示了她的不俗的能力。《爸妈我想你》这个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定位和诠释上,分明透露着创作者历经考验的娴熟手法,在一气呵成的情感延伸中,将观演双方的情感激活。通过她的作品,我们或可得到这样的启示: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不但需要专业技法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创作者所怀有的那颗爱心和真心。作者能够把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贯穿于审美过程的始终,让爱迸发出动人的美感效力。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中,儿童舞蹈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爸妈我想你》能从中脱颖而出,亦是其艺术魅力的一种佐证。

  眼下,儿童舞蹈创作队伍日益庞大,每遇各种儿童舞蹈大赛人至如潮,社会的关注度也很高。然而往往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呈现出的粗放式的简单化态势也是一目了然的。如何正确引领这个行业,让它真正能为儿童的身心成长提供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让优秀舞蹈创编人才为这个行业提供优质的营养,仍是业界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的重要维度。在儿童舞蹈创作这个领域内,我们显然需要更多的“朱东黎”。而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儿童舞蹈创作者们而言,如何能够创作出一部成功而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虽然各有各的高招和做法,但都不妨打开一下《关爱留守儿童》这本书,细心品味优秀作品生成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