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
祁连休、吕微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9年12月出版
继1999年单卷本《中华民间文学史》(2008年修订版更名为《中国民间文学史》)出版后,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申请立项。由中国民间文学史学界颇有影响的学者祁连休和吕微担任主编,连同贺学君、安德明、邹明华、王娟等老中青三代学者接力创作,继往开来,皓首穷经,投身于中国民间文学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甄别、辨析之中。近20年后,《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同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阐述从上古至清末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的多卷本丛书,为中国民间文学史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石,并面向全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刘跃进、陶立璠、萧放、万建中、陈泳超、陈连山、陈岗龙、林继富、施爱东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及该丛书六位作者与会研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刘唯一、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董素山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颇为厚重,共六卷八册,360万字,分为故事卷、传说卷、神话卷、谚语卷、歌谣卷、叙事诗卷,是一部按体裁分类研究的中国民间文学史,通过系统梳理自上古至清末中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阐述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在各个时代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勾勒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脉络、历程及其特色,从而揭示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中国特点。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的结项成果,该丛书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荣获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之一。
“中国民间文学不仅是文学的源头,而且就其创作和传承而言,占据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是民间的知识宝库。为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写史,是非常值得点赞的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谈道,和单卷本《中国民间文学史》相比,多卷本的《中国民间文学史》采取了以体裁立卷的体例,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相结合,20余年三易其稿,系统阐述了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历史,可称其为民间文学研究的系统工程之一。该丛书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民间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了历史的现代感,比如在故事卷的撰写中引入了民间故事的“AT分类法”理论,辨析中国民间故事的类型,增加了读者对世界民间故事的认知。而且,《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充分关注到汉族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令读者耳目一新。
万建中、施爱东、陈岗龙、陈连山、陈泳超、林继富等学者指出,民间文学发展史是民间文学学科的薄弱环节,是短板中的短板,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中国当代文学史有多种,且在不断进行书写,而中国民间文学史却寥寥无几,《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的出版弥补了这个短板,是一部真正具有独创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学史,对于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民间文学很多靠口头传承,来无影去无踪,梳理起来极为不易,且存在古今之别、中西之别、概念与实施的差异等,使得民间文学史研究特别困难。该丛书囊括了很多民间文学历史上的精华,对挖掘、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深远意义。其中很多是开创性的,如谚语和传说以前基本上没有史的研究,可谓填补了空白,而故事、歌谣、神话等之前是有史的,作者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具有超越性的思考。与会专家学者强调,丛书中始终贯彻着一个思想,即中国民间文学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基石,展现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建立起多民族民间文学的历史。民间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好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史,对于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多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学术意义。
“《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丛书的出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学术成果。”刘唯一表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继承和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出版人,我们理应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任务,向世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