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近孔子
——写作《孔子传》感悟
栏目:书中艺
作者:毕宝魁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孔子传》 毕宝魁 著
现代出版社 2020年9月

  二十岁前,不太知道孔子。我们那代人,在所学过的课文中没有孔子和《论语》。但在民间似乎听到过这个人。父辈那代人,有很多文盲,但都会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987年夏我研究生毕业后,便登上高校讲台,先后为沈阳师范大学(当年叫沈阳师范学院)和辽宁大学的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一讲就是二十五年。寒暑不断,风雨无阻。在先秦文学中《论语》是必讲内容,但仅限于简单介绍与交待而已,未曾深入。大约在1997年前后,我给辽宁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学生讲授国学基础课,对于孔子以及《论语》的阅读开始加强,其后认识到要理解儒家思想,要基本搞清四书五经,把孔子及其思想研究明白,才能搞明白中国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根本原因。

  有了这种自觉认识,于是立即放下手头其他研究课题,将全部精力用在孔子研究上。研究孔子必须从《论语》入手,于是便对《论语》进行如痴如狂的学习和思考。在将近一年时间里,吃饭、睡觉、走步、坐公交车,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论语中的内容。真可谓是“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492章逐章深思,凝神苦想,前五篇基本可以背诵下来。我比较笨,但真的下功夫,这样的结果是对于《论语》中的许多章节有了自己的新见解。由于背诵,熟悉前后章之间的内容,又悟出了《论语》编辑的内在规律和原则,从而又解决了一直未能厘清缘由的几章重出的问题。

  在刻苦的阅读与思考中,我发现,以前人们认定的孔子出生年月日都是需要商榷的,于是便将这一问题写成专题论文,即《孔子生年生日详考》一文并发表。我又发现一些前人注释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由于误解误读对孔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章,几乎成为历代人攻击孔子歧视女性观点的根据,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读懂这句话。我也就此写成专题论文发表,为孔子正名。正是这些因素促使我想还孔子本来的面貌,写一部普通百姓可以阅读的《孔子传》,尽力将孔子一生的人生轨迹交待清楚。

  为此,我先写了《论语精评真解》(后来改版为《论语镜铨》)《细说论语》《论语译注评》《春秋转折时期孔子的礼乐思想与文学观》等书,发表十几篇关于孔子和《论语》研究的论文。又仔细阅读《史记》《春秋》三传、《礼记》《孔子家语》《孔丛子》《孔氏祖庭广记》等书,并将所有史料按照编年的形式储备好,随时可以选择引用或化用。

  2019年春,我开始为华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关键人物孔子作传。从2006年我全身心投入对孔子以及儒学的研究算起,到此时正好14个年头。是从56岁到69岁,而这个年龄段正与孔子周游列国的时间吻合,真的是巧极了。

  孔子父母的婚姻与爱情,孔子童年以及少年的生活情境,文献资料严重匮乏。但这些又是了解孔子无法越过的问题。孔子母亲颜徵在的光环远远不及孟子母亲耀眼,甚至很多人不太知道孔子母亲的事迹。没有颜徵在的远见卓识不会有伟大哲人孔子,因此本书先塑造接近历史真实的孔子母亲形象。孔子丰富学识的来源,孔子和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以及关键人物阳货的关系,本书也交待得比较清楚。

  孔子做中都宰,一年便管理出一个四方前来观摩的模范城市;出任大司寇,感化一对父子抱头痛哭;陪同鲁定公参与夹谷会盟,准备充分,并明确提出“文事必有武备”的观点,是极高明的外交智慧,为鲁国赢得很高的声望和利益;然后便“摄相”,利用季桓子和叔孙武叔想要夺回本家采邑控制权的心理,提出“堕三都”的政治设计,并堕成二都,在天下产生很大轰动。孔子的执政能力得到最充分的显示,这也是他周游列国十四年,那么多具有极高智慧和才能的弟子始终追随他的原因之一。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本书突出描写了孔子与卫灵公、鲁昭公两位国君的关系,以及孔子与卫国大贤人蘧伯玉、名臣宁武子、孔文子等都有过的实际交往。孔子前后住在蘧伯玉和孔文子家里,见过炙手可热的女强人南子,我通过对孔子第三次离开卫国的情形描绘,引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时的背景和语气,以及弟子的心理活动,将这句千古受非议的经典语言重新诠释。对孔子见南子的前因后果也进行了描绘。

  孔子受到楚狂接舆奚落,子路夜宿石门,孔子与叶公交往以及几段颇有深意的对话,本书都有背景的交待,尤其是孔子与接舆对话背后的深层寓意,都有新的阐释,供读者诸君体味思考。

  孔子回到鲁国之后,凄凉的晚景令人心酸,但他依旧完成了笔削《春秋》,整理《诗经》,写成《易经》的“十翼”,这三项伟大的文化工程。

  我的出发点是将孔子这位华夏民族文化的核心人物通过传记形式展现出来,在接近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追求艺术的真实。总的原则是可信、可读,让孔子有血有肉,最大可能地走近孔子,不但在生活状态上走近,更要在精神世界走近。当读完全书,掩卷深思,孔子的人生轨迹和人物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而再阅读《论语》,或许会产生轻松就能理解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