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传统 响应时代号召
——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实施“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鼓与呼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要打造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的良好戏曲发展生态,关键在人,必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戏曲人才队伍培养,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戏曲院团和艺术院校培养思想精深、理念深邃、水准精湛的戏曲人才。近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文联支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实施的“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就是落实中央文艺政策、延续革命艺术思想、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
“名师高徒”:符合戏曲传承内在规律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戏曲艺术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既能够确保其内容随时呼应时代发展、呼应人民需求,又能够保持艺术形式基本稳定、外在形式因循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戏曲形成了自身的规律。
戏曲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剧目不是工业化生产,而是基于戏曲基本规律之上的个性化呈现;艺术传承也形成了“口传心授”等独特的内在传承规律,外在呈现为“师徒制”。
师徒制也不同于以往跟班学徒,而是在艺术院校师生制学习的基础上,由师父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即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艺术辅导。
艺术个性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通过具有丰富演出经验、扎实表演功底、充足人生阅历的名师予以指导,这样才能站在前辈的基础上少走弯路。
“口传心授”的实质,不仅是传技法,更是传心法,即传承表演规律、传承对剧中角色的理解、传承内在感受,其目的在于提高表演技术和艺术水准。
多少戏曲名家的辉煌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代代相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就是因为获得了前辈名家的指导,并在前辈的教诲上融入自身特色,最终推动戏曲在时代洪流之中不断绽放。
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加强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并要求在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支持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学校、研究机构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戏曲表演艺术精粹”。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所实施的“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既符合中国戏曲一以贯之的传承规律,也是贯彻政策的具体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戏曲发展。
“守正创新”:延续院团革命文艺思想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之所以能及时响应号召,实施“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是与其独到的历史定位和独特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的。
作为党在延安时期所创办的戏曲研究、表演机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直接继承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建院83年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政策,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戏曲文化,“不断补充、拓展、完善”。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不仅仅是文艺演出团体,还肩负着研究戏曲规律、保护戏曲剧种、总结创作模式、继承表演技法的功能,因此,落实文件的过程,就是进一步进行研究、进一步继承本体、进一步创新形式的过程。
作为同时具备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多个剧种,拥有多位著名戏曲艺术家的团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很多来源于秦腔本源的艺术特征,有很多遵循时代需求的创造性艺术手法,还有很多艺术理念,既传统又独特,需要进行传承。此外,作曲演奏乃至于舞美也需要继承和研究。
更为重要的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源自延安时期的革命文艺思想,被研究院演职人员代代传承、发展至今。“三并举”创作路线的实践、传统艺术演绎革命历史题材、通过戏曲展示当代生活,都通过一部部剧目得以展现。这些经验都需要在今后的师徒传承中进一步继承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实施“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不仅是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的具体举措,而且也是践行历史使命、彰显实验特性的内在需要。
“春泥护花”:甘为人梯努力掖进后辈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实施的“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计划选取包括表演、导演、作曲、舞美等门类在内的30位著名戏曲艺术家,在全国范围内择优收徒,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开展成系统、成体系的戏曲教育,让有价值的艺术传递下去、让有影响的剧目传播开来、让有资质的年轻人成长起来。
传授者来源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颇有名望的艺术大家,既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有颇具影响力的成熟艺术家,涵盖门类广泛,囊括了戏曲多剧种、全学科,将为戏曲进一步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
作为当代秦腔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梅曾荣获二度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及组委会特别奖,是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由“俏梅凝香·春泥护花——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从艺40周年专场演出暨收徒传承晚会”拉开“薪火相传·名家传艺”的序幕,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众多艺术名家起到了表率典范作用。
李梅擅长演出的剧目较多,其中有大量传统剧目,包括改编传统戏,彰显其深厚扎实的戏曲基本功,而她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也为青年演员做出表率。
早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阶段,具有革命文艺思想的戏曲艺术家就在探索以革命文艺思想来指导演出实践,该院始终在进行着中国传统戏曲现代化探索,大量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当代题材剧目不乏精品,是“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具体案例。
以李梅为代表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当代演员群体,在40年的舞台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现代戏演出规律,形成了具有研究院风格的现代戏表演特征,创作出大量扎根人民、影响深远、得以传唱的精品剧目。
此外,在数十年舞台实践中,李梅等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在继承秦腔表演技法的同时继承了研究院先贤的实践和思维,并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努力,将现代戏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薪火相传”:培养人才、打造精品、服务人民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就需要有大量具有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青年后辈不断成长。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所实施的“薪火相传·名家传艺”项目,不但有助于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还将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培养戏曲青年新生代的基础上推出更多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戏曲精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