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收徒仪式现场
李梅是当代秦腔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与中流砥柱,11岁学艺,14岁挑班,40年弹指一挥过,少年人今作当家者。新春上元,李梅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一台仪态万千、玲珑有致、情深意切、余味悠长的戏曲晚会,与线上线下数百万知音共赴了一场美好之约。老中青少数百名演职人员的全情投入,大大小小数十个节目的精心编排,展不完的艺,道不完的情,既是对过去自己致以敬意,更是为戏曲明天摇旗助威。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以李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人朝乾夕惕、攻苦食淡,取得了辉煌成就,赢得了赫赫声名,但也面临着岁月考验,遭遇传承难题。隆重举办“俏梅凝香·春泥护花”——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从艺40周年专场演出暨收徒传承晚会,开班授徒,解惑传道,具有相当令人宽慰的纪念意义与传承意味。通过对专场晚会中剧、情、人的分析,解读李梅的成长密码,探寻该院的成功路径,可以为其他兄弟院团、剧种及领军人提供可资借鉴的传承发展经验。
李梅演唱戏歌《唱支山歌给党听》
剧目·剧艺·剧种
一台专场时长有限,取舍经营方见匠心。晚会讲述陕西故事,体现发展硕果,曲曲不落空响,个个具有指意。整场演出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四功五法齐运用,秦腔、眉户、碗碗腔、关中道情同登台,剧目、剧艺、剧种覆盖广、包含多,以点带面,以小博大,既对李梅进行全方位呈现,也对陕西戏曲进行多角度展示,将个人专场做成了陕西戏曲缩影,将李梅塑造成了陕西戏曲化身。《三击掌》《大登殿》与《杨门女将》等传统剧、移植剧,前者听宝钏的味儿,后者看桂英的神,李梅允文允武的扎实功底得到了有效凸显。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碗碗腔新编历史剧《杨贵妃》、关中道情传统戏《隔门贤》,注目时代典型,回眸盛唐华章,聚焦百姓民情,李梅时而作温婉贤淑乔雪梅,跳起程式新编电话舞,时而作雍容华贵杨玉环,唱响曲尽柔肠畅想曲,时而作娇俏可人芙姐儿,演出关心急切少女态,在古与今交织变奏中展现出了驾驭不同人物、不同剧种、不同风格的突出能力。
剧目三并举、剧艺全发展、剧种共繁荣不仅是李梅个人的艺术追求,也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长期坚守。近年来,该院复排《血泪仇》《梁秋燕》 《红色娘子军》等现代戏,创排《关西夫子》《大唐玄奘》《李十三》等历史剧,整理改编《再续红梅缘》《金榜题名》《王宝钏》等传统剧,三门并重,风生水起。去岁,李梅携《再续红梅缘》《关西夫子》《路遥的世界》晋京,可视作对该院剧目建设成果的集中展览。针对当代重文行轻武行、重生旦轻净丑等问题,该院针对性聘请康少易、张江中、张四全等名家排演多部稀见剧目,接连举办、参与武戏、行当展演,取获了广泛好评。前举诸作已涉及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剧种,2019年该院举办的“稀有剧种荟萃”更是吸纳了同州梆子、镇安渔鼓、横山道情等14个剧种,尽可能地搭建平台,培育力量。很难说这以剧目为纲、以剧艺为要、以剧种为本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思路,是剧院影响李梅多些,还是李梅影响剧院多些,抑或二者本就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蔚然向荣的艺术氛围与富有卓识的院团领导相得益彰。如何出剧目精品,继剧艺精华,扬剧种风华,李梅与其剧院的三位一体式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
秦腔《杨门女将·探谷》剧照,李梅饰演穆桂英
情谊·情操·情怀
情,是晚会的总贯穿。诚真的师友情谊被直接展放,无私的道德情操被悄然埋藏,忠贞的家国情怀被用心唱响,处处有真情,人人含深情,生动阐释了汤显祖“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的“至情论”。专场上,尚长荣、赵季平、王馗、张嘉益、霍尊等各界名流发来祝福寄语,刘远、冯健雪、侯红琴、惠敏莉、覃彬等文艺界人士到场祝贺,徐杰、刘芳、张岘、孙维等省市“名嘴”搭档著名戏曲人白燕升联袂主持,一朝盛事,八方来贺,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体现出李梅的广泛影响力与极高亲和力。李梅10余位老师、几十位同学与几乎所有弟子的登场,更将一台个人大秀幻化成数代戏曲人的集体仪式。当李娟等同学与王萍等学生分别上台与李梅对话时,伴随着浓情回忆、动情答谢,《迟开的玫瑰》中“大姐的青春无价”与《大树西迁》中“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的旋律悄然响起,点明了李梅作为“大姐”与“教授”的双重身份,在重温经典的同时,突出晚会主题,催泪效果明显,多重巧思突现, 40年间与师友亲朋结下的种种深厚情谊,都于此处得到了最好证鉴。
敬师友、亲人之情固重,仍属小爱,报社会、国家之情虽微,方见大德。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唱支山歌给党听》与抗疫致敬作《凯旋歌》均为时代放歌,皆为人民发声,结合时事新热点,扣紧时代主旋律,将个人与院团的发展置放于壮阔历史进程中予以观照,彰显了李梅作为共产党员、人民艺术家的使命自觉与责任担当,鲜明呈现民众剧团与生俱来的赤红底色,体现了研究院与时俱进的敏锐洞见,是该院深入做好新时代文艺宣传工作的有力汇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梅身先垂范,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全院上下出谋出力,募资20万余元,李梅占据大半,推出抗疫作品逾百,奏响全国同类先声,13朵“梅花”联袂之《生命的光芒》横空出世,更可谓唱出了戏曲界抗疫最强音。2021年建党百年献礼,在继续上演红色经典的同时, 《我从延安来》与《骄杨》两部原创力作必将进一步提振这支戏曲铁军的战斗能力,为国家与人民奉献出更强力量。在不忘初心中砥砺前行,在互相帮扶下走向未来,曲虽短而情却长,今虽终而后当继,重情谊、贵情操、倡情怀的优良风气值得该院继续弘扬,也值得更多个体与集体学习。
秦腔现代剧《大树西迁》剧照,李梅饰演孟冰茜
当家人·装台人·传承人
艺术继承发展离不开人,戏曲守正创新离不开人,晚会以人为本,以人为重,讲人文关怀,助人才成长,铸就了大写的“人”。专场演出压轴节目《迟开的玫瑰》,借陈彦生花妙笔,道李梅由衷心声,主人公乔雪梅与扮演者“俏雪梅”有机勾连,既点题,又切题,人戏合一,真幻莫辨,既显现出李梅作为秦腔当家人“敝帚自珍守清幽”的恒心,也展示出李梅作为正值当打的装台人“让出跑道无怨尤”的奉献。李梅本当有能力独傲全场,也有资格广邀名家,但她却更多让王航、包东东、张耀栋等于各大戏曲竞赛斩获佳绩的年轻人登台亮相。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李梅利用自己“秦腔一枝梅”名人效应、研究院“秦腔学府”品牌效应尽力托举青年才俊的精心安排。培育新领军,装好大舞台,开拓阵地,传播火种,“守住孤独,咬牙奋斗”,李梅正尽其所能办好研究院这所“济困解忧”的“公寓”,“紧抓住”戏曲艺术“这老父亲”“颤悠的生命手不丢”,做好当家人,当好装台人,让代代相传的戏曲艺术在今天进一步振兴壮大。
20年前李梅将专场命名为“俏梅凝春”,20年后她为专场名加上了“春泥护花”,希图以此发韧将所学所悟无保留地向有志上进的从业者、爱好者予以传承。激流勇退,哺育新人,在传道授业中总结回顾,在教学相长中继续提升,体现出李梅作为成熟艺术家的深邃哲思与坚强承当。忆当年,尚小云先生在西安举行收徒传艺大会,学生皆成各自剧种、院团之骨干,许多人至今仍感念尚先生谆谆教诲,对其所授之“渔”如数家珍。看今朝,全国20余有生力量的引进,与其说是李梅的个人传承,倒不如看作是她在为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培基筑本。以李梅收徒为先声的系列“薪火相传·名家传艺”活动,若能如火如荼开展,有声有色举办,老师真教,学生真学,传艺术,学技术,传德行,学理念,做扎实,做细致,出成果,出人才,有效发挥出研究院宝贵的老艺术家、名艺术家优势,有力继承好地方戏丰富的剧种剧目、剧艺剧技财富,做好口传心授的同时,又做好记录整理,不让人走艺绝,不使珠玉蒙尘,“秦腔学府”的名号才真正在新时代得到了最好显扬。也许,李梅此次收徒传承,可以为同代“知天命”的头羊们提供某种参考,希望戏曲艺术能有更多如李梅般的当家人、装台人与传承人!
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剧照,李梅饰演乔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