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在焉道可寻
栏目:书中艺
作者:何绍连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何绍连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中国画发展至今,传统文人画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同书法、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一样传承有序,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稳定的笔墨系统和表达方式。自“五四”以来,西方文化急剧涌入,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启示,也带来了困惑,以致不少人打出“改良中国画”“反传统”的旗号。20世纪80年代末,美术界各种思潮涌现,中国画坛也一度发生了躁动。时至今日,中国文人画如何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陈玉圃钟情翰墨丹青,笔耕不辍,虽屡屡受挫,却坚不可摧。1976年,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登上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讲堂,之后考上广西艺术学院岭南画派大家黄独峰的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调入广西师范大学。1997年,陈玉圃离开广西,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他桃李满天下,足迹遍布桂林的山山水水,其山水画作深谙桂林山水意淡、缥缈之意境。其独有的人文品格和绘画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广西画坛,历久弥新。

  从少时起,陈玉圃便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熏陶,此为其艺术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西艺术学院学习时期,各种艺术观念、“新”思潮的出现,也曾使陈玉圃一度对自己的艺术方向感到困惑、迷茫。但长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使陈玉圃最终悟得“画道” 。他以禅心入画,摒弃物欲杂念,主张“画道无为” 。

  他作画贵在真诚,以深厚的人文学养、坚实的笔墨功力,心无旁骛地与古人、与天地自然神会, “清透近仙骨,雅淡脱尘俗” 。加之他自出机杼的诗文、书法与画作相得益彰,互为表里,且有其不可复制性和替代性,因而画作极具虚静、简淡、中正、谦和之大美。笔墨当随时代。正如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自古书画同源,诚然,以此借喻陈玉圃的艺术创作,不失为恰当的注释。他深究画理,借古开今,其画作笔墨洗练,格调清新高雅,打破了古代山水的程式范畴,进而从繁复具体的中国古代山水程式中提炼出一种精神的高度独立和自由的哲学思想,其娴熟畅快的笔墨线条和那澄澈见底的敷色,形成了陈玉圃特有的艺术语言,从另一层面注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也为他自己铸就了别具风貌的传统文人画品质。

  陈玉圃画作的谦爱、和谐之美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用陈玉圃所说的“画道”来审视我们的绘画传统,则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便迎刃而解。陈玉圃认为“欲求其画,先悟其道” ,“画道”是绘画须臾不可离的规律、法则,是呈现于一切绘画之中的普遍规律,就像天道、地道、人道、书道一样,是“进可卷舒六合,退可藏之于秘”的常道。“绘画传统,指的是所有绘画发展变化中那不可变的存在。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奔流向前,虽有往转滞流,却从未间断。我们并不反对艺术创新,相反,正如陈玉圃所说:“凡是有形事物都在变化,因人而变化,因时代而变化,并在变化中提炼、升华、调整、完善。既然如此,传统文化艺术也应该有继承的部分,又有修正的部分,甚至有的部分可以抛弃。 ”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弄清绘画之规律,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会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优秀的中国传统绘画背后有深厚的哲学、美学思想和文化做支撑,与西方绘画属不同体系,不能简单地从构图、光影、形色等角度去解读。没有内涵的创新,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经不起“画之大道”的检验,终将被遗弃。历史上优秀的中国画大家,首先都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的个性修养,最终才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绘画风格。放到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的绘画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而风格有致,各具特色。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

  何为“斯文” ?何为“斯文在焉” ?陈玉圃曾多次和我谈起:斯文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生之道,是绘画艺术之道,它不仅在兹、在彼,而且遍及一切,无所不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认清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社会!正如陈玉圃在书中所说:“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是当今世界的大文化,它的广泛传播足以让整个世界更加理性、和谐地发展,最终给人类带来福祉! ”我想,这也是出版本书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