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山里的“九曲黄河阵灯俗”
栏目:非遗
作者:孙明舜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东田各庄村是密云水库岸边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这个隐藏在丘陵岸边的刘姓村庄里,流传着鲜为人知的6个多世纪前的山西古老的移民文化“九曲黄河阵灯俗” 。2008年“密云九曲黄河阵灯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曲黄河阵灯俗” ,是古老的“阵法”与民间花会的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以灯代兵、布阵游戏,是东田各庄村春节期间独有的群众娱乐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晚上元宵节燃灯,是东田各庄村最热闹的日子。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鼓乐喧天,鞭炮声声,万人空巷,人流如潮。全村的20多档花会和四方赶来看热闹的乡亲们蜂涌至九曲黄河阵前。随着花会会首洪亮而高亢的一声“散灯” ,刚才还静悄悄的九曲黄河阵刹时间一片灯火通明,仿佛万千伏兵四起。首先由花会中三丈高的中幡队伍打头开始从右侧生门入阵,依次为二幡、三幡、四幡、手幡(即五幡) ,头幡最高,依次为等差排列,每个幡的高度比前一道幡少一尺,五面幡间隔依次进入,头幡走到中宫时(阵中央) ,其余的四道幡应该正好走到阵的四角,这样就好像阵中5个瞭望指挥的刁斗一样,其余4个刁斗拱卫中宫刁斗,中宫的头幡是整个黄河阵的指挥中心,在此宫的刁斗内,可纵览全局,指挥阵中千军万马。幡后面是狮子,代表冲入阵中勇猛作战的将士,狮子后面是轧鼓,代表古代军中的战鼓,鼓声隆隆,惊天动地,在花会中有“轧鼓是会的胆”之说,人们跟着花会队伍走进阵中,边走边表演,从进到出,弯弯曲曲,转一次行程1 . 5公里,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转九曲黄河阵也有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3天晚上的灯会如果风平日暖就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收成好。俗话说:“转九曲,活到九十九” ,人们从入口而进,顺利地通过连环阵,再从出口出,这就意味着一年将消灾祛病、平平安安,如果不跟着队伍走,万一走错了,困在阵中或原路返回,则预示着一年不顺。因此,大家都跟着花会队伍走,在这里转九曲,男女老少不限,为官为民都参加,成千上万的人前呼后拥,迂回于九曲回廊之中。

  转九曲还有一种特殊的“偷灯”习俗,传说,偷个绿灯生女儿,偷个红灯生儿子,这种“偷灯”行为是默许的,甚至带有某种鼓励色彩。“偷灯”要“还灯” ,今年“偷灯”一盏,明年须还灯两盏。

  据史料记载,九曲黄河阵灯俗自唐代就已兴起,流传于甘肃、陕西、山西等黄河沿岸地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和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密云共移来山西移民35个屯,古老的黄河阵灯俗也被移民带来。关于九曲黄河阵灯俗的起源,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祭祀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实质上就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老子设“九曲阵” ,后道徒以灯设九曲祭祖,逐渐演变成节日观灯习俗;有的说它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更具体的解说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凶狠无道,姜子牙受西伯侯文王邀请领兵伐纣,直把商纣兵马打得节节败退。当时商朝太师闻仲请来好友赵光明率兵抵御,赵光明不幸丧生。其妹是三仙岛上的3位娘娘,即云霄、琼霄、碧霄,为报杀兄之仇,在西歧设下九曲连环,复杂多变、虚虚实实的九曲黄河阵让姜子牙破阵,最后“三霄”阵破人亡,后世人们为纪念3位娘娘的忠义,便在正月十五设“九曲黄河阵” 。

  九曲黄河阵阵势为31路,按周易九宫八卦方位,以富贵不断头的传统图案九曲而成。阵内有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及中宫九宫。阵灯的总数为184盏,旗子为183面,小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五行。

  九曲黄河阵在东田各庄村60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村里对黄河阵进行了改革,最明显的是“灯” ,原来阵中的灯是用个头均匀的红、绿萝卜切去上半部分,挖空心做成灯碗,用棉花捻成灯捻,倒上麻油,现在改成用蜡烛。入夜,转九曲开始了,九曲阵区100多个蜡烛同时点亮,灯群远近对称,纵横成行,锣鼓唢呐齐奏。九曲阵内,灯光人影;九曲阵外,观者似海。绕完象征一年的365盏灯,经历了曲折、磨难,预示今后的道路畅通无阻和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