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许多奇妙的地方,比如“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的沩山。
我第一次到沩山,心里直犯嘀咕:这里真是沩山吗?因为前清举人周在武《大沩凌云》诗云:“大沩十万丈,上与浮云齐。 ”而我到的沩山,是一个开阔的盆地,四面山环水绕。但我又知道自己到的肯定是沩山,因为“沩”字的解释正是“四方皆水” ,而且沩山有个“密印寺” 。对面一大片金黄的琉璃屋顶锃光瓦亮,一进又一进殿宇,依着盆地边缘的山势,在青山碧水间显出宝刹的庄严,山顶上的千手观音圣像更是在丽日晴空下大放光明。把远眺的目光收回,我看见寺院前高大的山门上有块“般若道场”的横匾,两侧刻有“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的对联,已然道出它就是佛教禅宗“沩仰宗”的祖庭“密印禅寺”。
天下名山,大都是弘法利生的道场,所谓“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相传唐宪宗元和二年,有个游方和尚来到江西百丈山,对百丈山的怀海禅师说:“我云游四方,在潭州看到一座山,名曰大沩,诸山重叠,俨如怀抱莲花,秀丽非常,是一处藏龙卧虎之地。如得此山建寺,真乃佛门之幸也。 ”怀海禅师便派弟子灵祐来沩山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沩山在宁乡西部,是雪峰山的余脉,最高峰九折仑海拔达1000多米。大自然鬼斧神工,让叠嶂的峰峦围出一个山顶盆地,盆地四围又耸起七坐独立的小山峰,有如北斗七星。据史料记载,沩山曾有密印、同庆、应禅三大寺院,及裴休庵、香严庵、石狮庵、齐已庵等62所小庙。灵祐在沩开山之后,他的弟子慧寂又到江西仰山举扬宗风、弘扬佛法,他们共同开创了佛教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 ,法脉远播东南亚、日本。但因为密印禅寺隐于重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直到今天,真正到过沩山、了解密印寺的人并不太多。
据说当年灵祐禅师报请官府划地皮建寺院,官府问他需要多少地,灵祐说:“不用多大,有一块袈裟大的地就行了。 ”官府不解,“袈裟大的地怎么能建寺院呢? ”灵祐说:“我现在把袈裟向空中抛去,你们把袈裟遮住太阳光的那块阴地给我就行了。 ”说完,灵祐脱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抛,整个沩山都在袈裟的阴影下,于是,官府就把整个沩山地区都划归给寺庙管辖,一共有5480亩。
有了地,可以动工建寺庙了,但因为密印寺的规模太大,沩山本地的木材不够用,一个行脚僧便到四川峨嵋山去募集木材。待木材齐备后,行脚僧飞回沩山,让工匠们到寺庙前的一口井里去取木头,只见木料一根接一根、源源不断地从井里冒了上来,直到密印寺全部完工,行脚僧问主管修寺的班头还要不要木材?班头说:不要了,够了。最后一根木材顿时卡在井口,后来人们就管这口井叫“来木井” 。
密印寺工程浩大,有1000余人参加修建,每天炒菜需要的油盐总是供不应求。一天,院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石头,油和盐从石头里汩汩地流出来,供大家食用,一直到寺庙修成,油盐石才不再流油盐。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乡人,我的老家离沩山不过40华里,我对于沩山的了解就是从这些传说开始的。来到密印寺,当然少不得寻找这些传说中的物证。油盐石如今还在寺内,是一块从地面凸出来的巨石,呈油黑色,中间有一道明显的裂隙,将巨石一分为二,看上去就像以前炒菜时装油盐的油盐坛子,难怪叫“油盐石” 。“来木井”也还在,不过没有在今天的寺院里,而是在沩山乡沩江村。
从唐代以来,密印寺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密印寺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万佛殿,高9米,内外38根高大的白色花岗岩殿柱,支撑着一个重檐歇山式大殿,大殿墙壁上塑有12988尊金佛像,故又名“万佛殿” 。
我父亲是手艺人,年轻时游走四乡八村,多次到过密印寺,尤其对万佛殿的高大雄伟印象深刻。上世纪80年代,我弟弟刚学会骑自行车,父亲就带他骑车来密印寺,指给他看万佛殿那38根高大的花岗岩柱子和墙上的万尊金佛。从我家来密印寺,要沿着1958年修建的那条坡陡弯急、十分险峻的柘湘公路一直爬山,十来岁的弟弟踩一天单车,父亲只奖赏他一个肉包子,但他回来时依然兴致盎然,讲起万佛殿柱石的高大和金佛的神奇眉飞色舞。
人的印象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2012年密印寺完整修复、扩建,并且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后,我陪父亲再来密印寺,也许是因为寺前新建了密印广场、佛教文化园和莲花湖,还有普度桥和三生桥两座石桥,显得无限空阔,他反而认为今天的万佛殿没有从前气派了。现在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立于寺后毗庐峰上的千手观音像,高达99 . 1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千手千眼观音。站在下面朝上仰望,观音手持净瓶,仿佛踏云而来。
密印禅寺虽然隐于大沩,但声名远播,而且自古佛度有缘人。一千多年来,有不少高人名士、大德硕儒曾经来到这里,睇眄林峰,聆听天籁,和住持方丈谈经论道,体悟明心见性的真如妙谛,留下过许多胜迹和佳话。
1917年, 24岁的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游学来到密印寺,借住寺中,与方丈纵论深谈两天三晚。萧子升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沩山之所以出名,固然是由于它的美丽风景,另一方面是由于一座巨大的庙宇,这座庙宇建筑于山坡上,在唐代起即甚为出名。住持方丈又是一位大学者,方丈独到的见解应对毛泽东有所启发。 ”毛泽东和萧子升虽然都没有在日后的回忆中提及此次与方丈谈话的具体内容,但沩山游学对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所影响是肯定的。一个月后,毛泽东写信给他的老师黎锦熙,说此次游学的收获之一就是确信“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道理。毛泽东在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中又说到了这次沩山之行。1956年他还特别叮嘱当时的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一定要好好保护” 。也因为这句话,密印寺1972年就被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社会路网发达,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但寻幽探胜要讲究路线,路线不同,风景也不同。新修的宁乡旅游公路将碳河里、黄材和沩山连成一个整体,旅游公路沿着沩水蜿蜒而上,车程不到一小时,沿途可以领略碳河古城、青羊湖水库和沩山的不同风光。
沩山山高林密,水源丰富,是宁乡的母亲河沩水的源头。沩水在峡谷里奔流,时而鸣泉直下、飞瀑如练,时而静水流深、幽谷浑涵。深翠的峡云,长年造出“云去山有风,云来山有雨”的化境,沩山的群峰饱餐云水诗意,隐于大沩的密印禅寺,古往今来,聚天地钟灵,法雨长流,灯传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