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具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物质载体。它的更新换代体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我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弘扬农村文化的过程中,对农业机具发展变化的关注逐步提上日程,对农机文物保护的呼声也与日俱增。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等专家呼吁筹建中国农机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的进步。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农业特色的门类齐全的农业机械体系,包括田间耕作机械、播种种植机械、中耕作业机械等9大门类3000多种机具类型。但是据曹幸穗介绍,我国各类农业机械的收藏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首先,退役农业机具收藏单位非常分散。许多省市的农机科研院所、农机生产厂、大专院校的农机系、农机推广机关、各类农机站、国营农场等单位都有数量不等的藏品,但是他们的分布较为分散,收录的类型也不是很全面。有些地方农机局成立了地方性农机博物馆,虽有利于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但是由于农耕、农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而且地方财力有限,难以顾及全国所有机具类型。目前民间收藏几乎无人涉及此领域。其次,收藏条件较差,多数都是零乱地堆放在十分简陋的仓库里,没有必要的保护设施,有的甚至露天存放,长期风吹雨打,很多珍贵的藏品被严重腐蚀,影响了文物的历史价值。第三,更新换代导致很多农机流失。由于农机多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残值,当失去使用价值后很容易被当作废品处理,只有少数一些有意识的单位和个人会把它们保留下来。另外很多收藏单位由于变更改制或基建用地需要,会把多年收集起来的退役旧农机当作废铜烂铁处理掉。南方一所著名大学的农机学院院长说,我们学校有一批教学用旧农机,占了学校基建农机库房,有人总想让我们腾出房子来,我干了一辈子农机,心爱这些宝贝呀,想方设法才把它们保留了下来,但是我快退了,筹建农机博物馆的事要快,如果迟了,用不了两三年,就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了。第四,有些农机保存单位不堪重负。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机库房,房屋租金很高,学校难以负担。他们反映,由单个单位实在难以承担农业文化保护的重任。此外,中国农业博物馆对传统农具收集较全,电热农具由于占地较大,该馆不具备收藏展示条件,目前只收集了相关的图片资料。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过去在生产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代表着一个时代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农业机具逐渐失去了它们的使用价值,退出了农业生产领域,成为库房、实验室和样机室中的“标本”。但是它们仍然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它们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见证物”,为研究农机发展史和农机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另一方面,在它们身上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我们不禁回想起以前生产劳动的情景以及农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此,曹幸穗认为应当改变农业机具保存现状,成立一个国家级农机博物馆,让这些农业机具展示、再现我国农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变过程。由于农机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博物馆,它种类繁多、单件物品体积庞大,需要有较大场馆和库房,因而建议在北京近郊征地建设高质量、大规模、现代化农机博物馆,从而可以弘扬农业文化,既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又为农业科研单位提供实习基地。
北京4LZ-3B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钟山-1型机动水稻插秧机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农具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