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鼻烟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制作和材质上不断完善,并在康、雍、乾三代发展到了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鼻烟壶真正出现的时代应不晚于清康熙时期,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的记载:“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当时不仅内府制造储存鼻烟所用的玻璃瓶,而且在民间也大量制造,只是此时尚称之为“瓶”而非“壶”。所以,流传至今的鼻烟壶以康熙年间为最早,而大约在康熙末年,“鼻烟瓶”正式被改名为“鼻烟壶”。鼻烟壶除了实用以外,在清代还曾作为国际国内交往的重要礼品,当时吸食鼻烟和持有高档鼻烟壶也成为了炫耀身份和夸耀财富的标志。
鼻烟壶的材质、种类、工艺、造型和纹饰包罗万象,不仅包括当时所能见到的所有名贵宝石、名贵金属,甚至就连最普通的果实种核、竹木根茎在艺人的手中也被制成了精美的鼻烟壶。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量的制壶名家和制壶作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雕瓷高手王炳荣,内画艺人周乐元、马少宣、西二仲、叶仲三,著名作坊古月轩等都是当年鼻烟壶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这里,笔者介绍两款自己收藏多年的清代御制鼻烟壶。
一件是清乾隆御制青花五彩百子鼻烟壶。这件瓷制鼻烟壶高6.8厘米,宽5.5厘米,厚约1厘米,呈扁壶状。画面不仅描绘了龙舟竞渡、端午食粽、敲锣吹打等各种场面,而且更加令人称绝的是,画家在不足方寸的瓷壶两面共生动地绘制了动作各异的102个人物形象,他们与小桥、流水、垂柳等自然景物被安排得协调恰当,给人以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画面之感,体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同时画家在彩料使用上还把釉上五彩和珐琅彩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得画面做到了浓彩与淡彩、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相映成趣,丰富自然。而在画框的四周还可依稀看见画面曾经使用过金彩开光,这也为此件鼻烟壶年代和身份的确定提供了绝好的旁注。该鼻烟壶的两侧还装饰有青花缠枝莲纹,底部则是用篆书书写的“乾隆年制”四字青花底款,处处体现出御用器物的精细与清新稳重。
清朝中后期,一种新的骨角器——虬角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虬角即海象牙,因其断面无纹,骨质细腻如肤,中心多呈脑状,且原料进口难得而被世人所珍视,故流传至今的虬角器多为宫廷生产的御用珍玩小器,在制作数量上也远远低于牙器、犀角器。笔者收藏多年的另一件清中期虬角鼻烟壶就是这样一件精雕小品。此鼻烟壶高7厘米,腹部半径最宽处约3.5厘米,呈瓶状,壶口处有细微裂纹,更增古意。鼻烟壶两面分别立体圆雕“虬” 、“螭”各一只,且鼻烟壶局部被人工制作时染沁为绿色、赭赤色,与虬角脑状本质形成了云霞般变化。
两件鼻烟壶一为瓷器,一为角器,都有大概300多年的历史了,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与了解,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鼻烟壶的艺术魅力。
清乾隆御制青花五彩百子鼻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