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举行。2020年高考全国I卷的语文作文题,选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作为话题材料,有些不同凡响。在我的印象里,这么多年高考,似乎这是头一回用中国传统历史人物的故事来命题作文。
思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是熟悉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我看来,这道作文话题材料对相关事件的描述存在较多的留白,这使得整个材料如同一座冰山,大部分内容隐藏在水面以下。如题目所述,假设班级要开一个读书会,考生这篇“发言稿”中文史学识、判断力、思维能力乃至价值取向由此可以得到发挥。
材料涉及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一事。公元前686年,齐国爆发内乱,齐襄公被其堂弟公孙无知袭杀,管仲与召忽陪同公子纠投奔至鲁国,大夫鲍叔牙与高傒辅佐公子小白投奔至莒国。第二年,公孙无知被杀,齐国无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启程,回国争夺皇位。小白通过诈死抢得先机,早一步回到临淄,成为齐桓公。公子纠退回鲁国。齐桓公即位之后,立刻派鲍叔牙带兵进攻鲁国,在乾时大败鲁军。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君代为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齐君的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还齐国。如不从命,齐国就出兵讨伐鲁国。 ”鲁人恐惧,杀公子纠,召忽自杀身亡,管仲被囚禁。
如果了解这段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对齐桓公产生新的认识。原来齐桓公除了有被射中带钩后诈死的机智、起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的果敢,他还间接逼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公子纠。那么,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是否应该顾及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身在齐桓公的处境里,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进一步说,齐桓公是一个不善于处理家庭关系的人。他和自己的多位姐妹有不伦之恋,晚年由于宠妃太多,迟迟不立太子,结果奸臣作祟、诸子夺嫡,将他关在宫殿里活活饿死。据说,临终时,他用袖子遮住了面部。我们不会因为这些失败而否定他一生的功业;可是,在掩面而逝的那一刻,齐桓公想到了什么?一种以亲情的缺憾换来的事业成功,真的值得吗?这些都不妨成为一个问题,围绕这些背景也可以有更深入的讨论。
另一位让人产生新认识的是管仲。同样是老师,公子纠遇难后,召忽杀身成仁,管仲却选择了继续活着。一百多年后,两人的不同选择引发了孔门师弟子之间两段颇有意味的对话。
先是勇敢的子路看不上管仲的胆小畏死。他鄙夷地说:“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见老师没接话,他又试探性地补问了一句: “未仁乎? ” ( “不仁吧? ” )孔子回答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论语·宪问》 )
高考作文材料引用了这句答语,如果读过《论语》就会知道这段对话。孔子没有评价管仲个人的道德品质,转而谈起他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功业。最后一句“如其仁” ,一般理解为“其如仁” , “其”代指管仲的功业。“如其仁”的意思是,管仲开创了与仁者一样伟大的功业。弟子们知道,孔子一向把“仁”当作最高的美德,可管仲这样做,怎么也不像一个有德之人,为什么孔夫子要用这么美好的字眼来赞美他呢?
于是,就连平时说话委婉的子贡,也忍不住单刀直入地问道:“管仲非仁者与? ” ( “管仲不算仁者吧? ” )在子贡看来,公子纠死,管仲不赴难也就罢了,但他居然答应做仇人的宰相,为仇人建功立业,未免对旧主太薄情寡义了。
这一回,孔子除了把管仲的功绩说得更仔细些,还加上了最重要的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春秋时期,文明人束发为冠,衣襟朝右开。“被发左衽”属于野蛮人的标志。孔子推想,要不是一百多年前管仲驱逐夷狄,卫护华夏文明,说不定自己都变成了披头散发的野蛮人。在这个意义上,他感念管仲。
我们不厌其烦地分析《论语》的两段对话,目的是想说明在孔子门下,从管仲这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问题: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如何兼顾他的道德品质与历史功绩?二者的标准分别是什么?从孔子的答语,我们认识到,道德以自身为标准,历史则以文明为标准。他所谓的“仁” ,不仅关乎个人的道德品质,也体现在文明的历史过程之中。
在历史上,管仲最重要的贡献,是为齐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战略,通过“以力假仁”的方式,最终称霸诸侯。尊王,就是名义上尊重周天子的地位和权威;攘夷,就是抵御当时华夏文明区域之外的野蛮部落的侵袭。
什么叫“以力假仁”呢?对此, 《史记·管晏列传》有生动的说明:“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邻居齐国求救,齐桓公因而率军讨伐山戎。一般来说,赶跑了山戎,这件事就结束了吧?可是,管仲却非要多下一道命令,让燕国重新恢复自己祖先召公的善政。管仲清楚,这道命令不会对燕国造成实际影响,因为燕国国君不会听从;可是从道义上,这道命令却把齐桓公的形象提升为古老文明秩序的维护者。通过一系列类似手段,齐国不仅国家实力占优,还占据了道义上的高点,让其他诸侯国心甘情愿地尊奉齐桓公为霸主。这就是管仲的高明之处,也是他能够辅佐齐桓公建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的重要原因。
【附: 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