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仁人和乐人
——读肖仁福《苏东坡传》
栏目:品读斋
作者:梁振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苏东坡传》 肖仁福 著

团结出版社 2020年5月出版

  都说东坡是全才——诗人、词家、散文家、经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建筑家、水利家、美食家,不一而足。肖仁福却以其新著《苏东坡传》告诉读者,东坡众多绝伦才艺,不过是他人生大树上的繁花,从根子上说,东坡其实是天下第一“好人” “仁人”和“乐人” ,也正因为汇齐了此三者,东坡才成就了世人所乐所爱所知之东坡,盛名历百千年不衰。

  循《苏东坡传》一路读来,始知东坡很幸运,出生在尚德重教的富庶家庭,爷爷勤劳持家,父亲学高才富,母亲知书达理,姐弟聪慧正直,各方亲戚也个个温良恭俭让,连启蒙老师也是在野君子。后娶妻成家,考取功名,东坡所遇也多是好人——好女子、好师长、好皇帝、好皇后、好同僚。东坡一生,领受过太多的怜惜爱护。人爱者爱人,自然而然,他也便成了好儿子、好兄长、好弟弟、好学生、好丈夫、好父亲、好臣子、好朋友。以好人之心,度天下人之腹,这为东坡成为仁人奠定了基础。

  仁是儒家或儒学精神之核心, 《论语》凡一万余言,无非四字:求仁得乐。人只有怀仁之常体,安顿好内心,才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去爱人成人,齐家治国,造福于民。身为大儒,东坡满怀仁心,一辈子只知爱,不知恨。不知恨,并不等于没有是非,见到危害国家的人事,东坡痛心疾首,以诗文斥之讽之,才被当政者揪住辫子,打入乌台大狱。但东坡还是恨不起来,包括政敌王安石,只念其恩,不记其仇。东坡谪惠州,贬海南,皆拜章惇所赐,可当朝局变换,轮到章惇遭贬岭南时,东坡却送治瘴单方给他,希望他保重老身。东坡心里装着太多仁爱,爱家人,爱君父,爱亲友,爱诗书,爱笔墨,爱天地万事,恨意也就再了无藏身之所。

  仁者爱而无恨,受益者首先是自己,所以东坡苦难一生,却快乐一生,正应了《论语》求仁得乐的精义,堪称古今第一乐人。朝廷党争激烈,别人为上位谋权,削尖脑袋钻营,东坡不愿与小人为伍,委屈自己,甘弃谋取相位的良机,自请外放,为民造福,为己寻乐。所以东坡读书作文乐,耕田种地乐,治水修堤乐,架桥铺路乐,锦帽貂裘乐,竹杖芒鞋乐,破衣烂裤乐。朋友怕老婆,东坡乐,发明“河东狮吼”一词。文友八十纳十八小妾,东坡乐,写出梨花海棠诗(亦传非苏诗,取约定俗成说法) ,此二物因而成为指代老夫少妻的成语。总而言之,心怀仁爱,无往而不得真欢喜、大快乐。诗词文章,琴棋书画,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被东坡视为乐事,乐此不疲,从而活出无人能及的高妙境界。

  由东坡而及今人,权够大,钱够多,名够响,为何仍不快乐,仍在不停索取和折腾?原因无外乎以有限生命去填无限欲壑,丢了爱心和仁心。如孔子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内心无从安放妥帖,灵魂便无所寄托,自然贫贱苦,富贵苦,失意苦,得意苦,进取苦,退守苦,清醒苦,醉梦苦,一味苦苦苦,苦海无边,苦无际涯。

  东坡天纵大才,无人能及,亦无从学起。可仿东坡求仁得乐,却不难做到。放弃无限心便是捷径。欲望无止境,当了小官想大官,万人之上也觉小,发了小财想大财,富可敌国也嫌贫。但官再高,最后都得退位,钱再多,最后也得撒手。故以有限生命去填无限欲壑,吃亏最多,也最是寒蠢。惟有乐山乐水,乐文乐墨,知足知止,爱尘世万物生灵,灾祸困厄病苦方无以夺其乐,人生大乐存焉。遗憾的是,东坡用诗文和生命写下的这些个道理,感之悟之又能付诸实行者,少而又少,“此事古难全”矣。

  不同于其他有关东坡的著述,肖仁福新著《苏东坡传》 ,呈现出更真实更深刻更全面的东坡。东坡诗词字画境界之阔大,正如其人生之丰饶多姿,观之一隅即兴味无穷。浩渺的历史长河,既然留给了我们如此精致的诗章、人格与生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之思之玩味之,游目骋怀,体物观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