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荷兰学者房龙撰写的《人类的艺术》一书,看到里边有这样的话语:“一个人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他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反映自然界,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体验的成果,因此,艺术天生是脱俗的……”看到这段话,让我不由想到发生在身边的一个有趣故事。
去年春天,映山红开满山岗的时候,我们文联组织筹划搞民间艺术展,目的是发现艺术人才,激励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消息在电视播出后,送作品的络绎不绝。
那天早上,我上班刚刚坐到办公桌前,一个老人推门进来,他背个紫荆条编的木篓子,他把篓子放在地上,拿出来一个碗口大的木头疙瘩,摆在桌角上,猛看这就是一个粗笨的木头疙瘩。再细瞧,木头疙瘩峰腰处有个洞,里边盘腿坐着个老太太,她在冲着你笑,那笑不深不浅、慈善、温
厚、祥和,好似要张口跟你说话。正瞅着老太太出神,一个人又站在眼前了,高高挑挑,英气勃勃,身带佩剑,衣襟的边角飘飘翻卷,似一个风仪倜傥的武士,临风站立在山岗。细瞧,这英武之士就是一段山榆木,那波翻浪涌的衣襟,就是树的疤瘌瘤子,顺势随行,竟然成了衣服亮丽的滚边和一把斜挎的宝剑。接着,似笑非笑的罗汉、手摇破扇子的济公、鹰击长空、仙鹤展翅、孔雀开屏……一件、一件、又一件,不一会儿,一群精灵,一帮仙物,摆满了我的办公桌。
看着这些活灵活现的神奇的人与物,我的眼睛张大了,我本来平稳的心,就如一片草地,吹来了一阵风,也如一潭静水,扔进了一块石头,有什么东西,在脉脉涌动。
我的目光落在背篓子的老人身上,他身穿一件白色半袖衫、青裤子,裤脚挽上半截,脚穿一双黄胶鞋,头上稀疏的头发花白。这是个普通的老头,与乡下放牛赶羊的、锄草割谷的老农,没有什么两样。我打量着他,还没有等我说什么,他告诉我:“我做的,这些,都是我做出来的。 ”他搓着手,憨厚地笑着。
他介绍,他姓王,大名叫王木青,因为雕刻老头等人物,微妙逼真,因此人们都称他王老头。
他告诉我,他是种地的,闲余时间,就爱满山遍野寻找奇形怪状的木头疙瘩。他说,是木头就会说话,他能听懂木头的说话,木头告诉他,它是个啥,他就能够按照木头的意愿,做出个啥东西来。他用木头做人物、花鸟、器具,世上有的东西,他都能够用木头做出来。
他说,他从电视上看到,县文联里要搞民间艺术展,他拿来些作品,看看能不能参加展出。
我告诉他,完全可以,我们将在展室最显眼的位置,给他专辟一块展区,展出他的作品。并对他说,如果还有,可以再多挑选些来参展。他把摆出来的作品收进篓子里,说家里还有好多,回去准备一下,过几天一起拉来参加展出。
可是直到开始布置展室,所有的参展作品都已经送到了,却一直也不见他送作品来。
一个来送展品的人,见我们还给他留着展位,那人说,别留了,他不会来了,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
我被这个人笑得一头雾水,问他笑什么,那人说,王老头把自己“卖”了。
我感到奇怪,卖了?怎么回事?
原来,那天,王老头拿他的木雕来县里,我们把他的作品拍了下来,放在正在搞艺术展宣传的片子里,在电视上播出。结果他的作品被旅游景区的老板看中了。这个老板是外来的商人,在这里承包了饭店,想在吃住一条龙后,出售特色艺术品。这个人一下就看中了王老头的木雕作品,连夜赶到王老头的家里,买下了他的全部作品,并且把他到处搜寻来的奇形怪状的木头疙瘩,地下挖出来的老树根,也全部买了下来,说定给他年薪三十万,条件是要他把那些没有打磨的原料,做成艺术品全部归景区所有,不许外流一件,并且双方立了字据。当夜,老板动用了两辆大卡车,把王老头所有的艺术作品、原材料,连同打造作品的锛凿斧锯和王老头一起,全部拉走了。
最后,直到艺术大展结束,也没有看到他的影子。不久后,隐约传来个消息,说王老头把自己的作品砸了,他人也离开景区回老家了,究竟是怎么个状况,不甚清楚。
有知情人说,王老头在被那个老板弄去后,被放在饭店后边的院子里,天天如上班一样,早上七点准时上工,晚上六点下工,不许出门闲逛,不许偷懒坐着,手里舞动着工具要不歇气地干活。只要他停下来,眼睛对着一个木头疙瘩端详那么一会子,或者来回走上那么一遭,抽上一支烟,上边就会传来不带好气的干咳声,抬头一望,总有那么三两双眼睛,在楼上玻璃窗子后边瞭望着他,那咳声是警告他,你别偷懒,我们看着你呢……
越是这个样子,王老头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越少,做出来的东西,也越发不像个样子。从家里拉来的作品卖完后,在灼灼目光监视下做出来的东西,几乎就没有卖出去一件。
王老头着急,看自己做出来的非驴非马的玩意儿,他就心里冒火,骂自己怎么就把木头糟蹋成这个样子。那天,他在端详他的东西,老板找他谈话,意思是这么下去,他的年薪,就得另说说了。老头抡起斧子,把几件四不像的东西砸了,他一分钱也不挣了,一分钟也不呆了,他逃跑了。
初秋的时候,省里搞民间艺术家评定活动,艺术家们都在上报材料,我忽然接到了王老头的电话,他说,他也想参选,可是自己拍不了照片。我问他,不是把作品都卖给旅游景区老板了吗,他说,他新做了好多,比上次拿给我们看的还要好。
正好河北省文联要搞艺术大展,有艺术家下基层来选拔作品,既然说他那里有好作品,我们就和省文联的人一起去了他的家里。
老王头在深山的一个村庄里,他在自家的棒子地里,用彩钢瓦搭盖了一溜很大的棚屋当工作室,里边的木头架子上,摆放了好多作品,人物、花鸟、器物,真的是很好,件件神情逼真、形态迥然、惟妙惟肖。省里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也赞赏不已,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把他的作品一一拍照,要推选优秀作品参加省艺术展,还要挂到网上去展示。
王老头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赏识,高兴得不得了,她让老伴在棒子地里用大铁锅煮了一锅嫩棒子,杀了一只鸡炖得稀烂,拿出来自己家酿造的小黄米子酒,非要在棒子地里和大家喝个痛快。
王老头喝着酒,说起他的从艺史,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画画,家里贫困也没有读几年书,后来就迷恋上木雕艺术。人们说他不务正业,连个媳妇也说不上。快到四十岁才娶媳妇成了家,媳妇支持他捣鼓木头疙瘩,多年里毫无怨言地操持着家,繁重的家务使老伴积劳成疾,股骨头有了毛病,需要手术治疗,儿子说媳妇,要盖新房,也需要钱。
那老板给他年薪三十万,他就一口应承下来,想挣点钱给老伴治病,给儿子娶媳妇。谁成想,到那以后,就一件东西也做不出来了,硬做出来的东西,自己看着都糟心。回来之后,他就跟鸟飞出了笼子一样,满山遍野地跑,找来木头疙瘩,很快就做出来好几百件作品。
老头感叹,他怎么都闹不明白,在那个老板那里,他越想着好好挣钱,越是一件作品都做不出来,回到家里,看着山,看着河,看着庄稼地,他脑袋里边的想法就跟泉眼一样,哗哗啦啦地往外冒,一块不起眼的木头板子,都能做出个神仙来。
听着王老头叙说他的艺术之魂枯死重生的历程,让我想到房龙的话语:“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体验的成果,因此,艺术天生是脱俗的……”
是的,艺术是脱俗的,凡是带着某种欲望和目的创作,都会阻塞空灵的艺术之魂飞翔升腾的门路。王老头之所以在棒子地里创作出来那么好的艺术作品。我想,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河流、置身其中青枝绿叶的庄稼地,都让他体验着大自然造物的奥秘,也许,这就是他艺术的来路吧!
(作者系承德市围场县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