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乱》 萧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出版
以“花落”“刀霜”为上下两辑成书,以“花落,刀落,跟清少纳言谈心”为主题召开新书分享会,不久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文化随笔集《樱花乱》 ,总让人想起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族徽的“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一组对比鲜明的意象,解读日本民族性融合好战又温和、尚武又好美、傲慢又礼貌、僵化又灵活、驯化又桀骜、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懦弱、保守又包容等充满矛盾对立的文化特征。而在《樱花乱》中,作者萧耳以多年浸淫于日本文化与文学的思考,用别一种文字,让读者跟随她去游历、了解日本,并透过文字,一窥日本人的物哀之思。
“樱花先于其他花开放,勇士也要先于常人。 ” 《樱花乱》由这句日本古谚语起笔,在《花落》《刀霜》两辑中,写百合、梅花、红叶、浮舟,也写武士、英雄、法师、策士……众所周知,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作者从多年日本文学典籍的阅读中,从去奈良、京都的日常生活与行走中,从日本民族相关节日仪式中等生发出自己的思考,以细腻笔触、细微观察、细密情感,品味日本文化,展开对东方文化的探寻和日本国民性的深究。
日本是中国人常常选择的旅游目的地,这也体现了我们对日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兴趣。在新书分享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由此谈道,因为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有一定亲缘关系,使得中国人最容易产生很懂很熟悉日本的错觉。事实上,尽管有文化的亲缘关系,但中国和日本有着非常深刻的差异,我们恰恰不应该忽略那些非常重要的差异。日本文化有它灿烂的、极具魅力的一面。他甚至认为,写日本文化是中国文人的一块“试金石” ,可以体现作家的学识水平、感受力及头脑的复杂程度。
“萧耳的《樱花乱》 ,自始至终在写日本的文化、日本的物,从植物到文学、电影等等,最难得的一件事是她没带着很强的比较心。我们中国人写外国文化有时候比较心过强,往往还没搞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意思就先比起来了。其实领会清楚感受清楚一种文化是特别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眼光、自己感受力的限制去接受一种新的、异质的东西,我们很容易把一个明明是陌生的、两码事的东西,一看一写就变成一码事。萧耳好在写完了两码事还是两码事,她写日本和欧洲的文化能够写出其独特性,那些和我们比起来高度异质的东西她能抓住,读起来绝不仅仅是长点知识,而是经历了一种感性的或是对人生对世界的感受力的冲击,让我们能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感受自己。 ”李敬泽说。
“对日本的许多事物,我是有喜爱之情的。这一层的爱慕,再追溯下去,还是喜欢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 。萧耳表示,深入奈良、京都,以及日本的种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仪式中,某种意义上正是在寻觅、识别内心追怀的唐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