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当代观剧指南》 李星文 著
工人出版社 2019年7月出版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鲁迅说“嬉笑怒骂皆文章” 。写作的人才知道这样的文章有多难写。写几个人、几个家族,却要勾勒出人生、人性、人情,还折射大时代的风云变迁。同理,评一评剧,说一说幕后,却能道尽中国电视剧发展史,讲透那些“满纸荒唐言”的主创,以及“一把辛酸泪”的出品人、制片人,这都绝非等闲文笔所能为之。
能洞悉国剧发展脉络并敦厚持正而又深刻有趣地娓娓道来,让读者听书听故事般津津有味,却又让从业者“字字看来皆是血” ,忍不住掩卷长叹的,行业内首推李星文莫属。
李星文这本《戏精:当代观剧指南》是他智慧和笔法、见识和经历、观点和态度的结晶。他不只是在评剧,还在评人评事,且人事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幕后心路。他是在说当代这个国剧江湖,说那些让国剧从贫瘠到繁华的开拓者,那些在市场中生死搏杀却又情怀盖过天的制作人,那些在闭门中孤寂却神交了亿万人的创作者。例如评刘和平创作的剧,李星文不只评《雍正王朝》的雍正、 《大明王朝1566》的嘉靖和海瑞,还会说起写戏曲的刘和平是如何被发掘成为电视剧编剧,又如何写作《曾国藩》却未得以见天日,现下创作的北魏故事其实是在践行多年前对“季播剧”的思考。李星文说了戏中人,也给写戏的刘和平立了传,还说起了历史正剧这些年的潮起潮落。
除了编剧,他对张黎、沈严等导演也给了同等待遇。例如说已经去拍广告片的沈严,就是得了陈道明的力荐才有了执导《中国式离婚》的机会,这部剧开启了中国的家庭伦理剧,这一题材再延伸到今年的《都挺好》 ,就有了完整发展史。再如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提到了郑晓龙、赵宝刚、尤小刚等人的当年往事。入他眼界的都是“国剧经典”或者说“国剧精华” ,而能得到“闲笔雅趣”待遇的则都是“国剧担当”的创作者。如此,“国剧当代史”就有了。
李星文的剧评好在不但有观点和思考,还做到了独到、新颖和深刻敦厚、持中而立的兼顾。从来,新颖独到就难免有些偏激,然后语不惊人死不休;持中、敦厚就多少会有些中庸,面面俱到如教材。但他不是,这种“观剧”法,是得益于他深厚的学识和沉淀的见识,所以能在细微处独自而又持中地精妙感受。例如评雍正,李星文甚至旁征博引地总结了“权谋十二术” :做孤臣、假道学、烧冷灶等等。康熙需有人做得罪人之事,雍正就用做“孤臣”来表态。孤臣孤臣,皇帝和百姓满意而同僚不满意,但有了“死忠”和“贤名” 。对康熙这种聪明人,这种被《资治通鉴》称之为“卖直”的权谋当然就用得。
对于历史剧来说,一切历史的发生,必须与当下产生勾连,才有表达之意义。也就是所谓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李星文笔下的“哈姆雷特”却往往是颇见精妙的,见的不只是水平和知识,还有他的经历和见识。
在见剧、见人、见事、见史和风格特征鲜明的“观剧法”之外,这本书对国剧的选择也颇有考究意味。有行业同仁说他对“男性向”有所偏爱,潜台词是这都非女观众爱看的剧;也有行业同仁说他太推崇刘和平、兰晓龙了,但又觉得有所深意。
说选剧不当,笔者不敢苟同。一则该书的选择明显尽量在包罗各类题材,有历史剧、战争剧、谍战剧,也有四大名著改编剧,还有都市情感剧、情景喜剧。衡量尺子的是文学艺术价值,一些虽然曾是“爆款”但经不起时间的“快餐剧”不在其列,是情理之中。二则当下许多影视业同仁还真对“男性向”有偏见,甚至浅显到以为男性向作品就等于给男性观众看。“男性向”只是叙事视角,也可以拿来形容风格气质,但真与观众定位、人物形象无关。“女性向”的大女主必须有“大男人”一般的阳刚、独立、狠辣之气,正是当下制作公司和女性观众热衷的潮流。同样,女编剧写男性向的作品却又给女性观众看也是常有之事,例如该书里提到的《中国式离婚》 ,还有前几年的古装剧《琅琊榜》 。
再说选剧选人的态度褒贬,却觉得真有深意。“精英观众”爱看美剧,年轻女性观众喜欢韩剧,国剧整体在本土如口碑还不够强,绝非“流量”明星可承担全部责任。整个行业中存在一些浮躁的现象。一些导演们做行活,甚至“开空房”做挂名导演等现象较常见。一些大编剧或者找枪手,或者所谓的“总编剧”其实干的是“总编审”“总策划”“总统稿”的活,甚至还有自己署名的作品都没有全部看完剧本的剧本商人,更别说抄袭案的频发。一些平台方和制作公司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开发、策划评估,只想买大“IP”了之。当然不是说不能联合创作、团队作业,但在这种时候推崇刘和平、兰晓龙们,是有担当精神的态度。不是赞许他们多年磨一剑,是赞许他们字字都是自己推敲的心血、坚持作品为先的精神。
可以说,这本《戏精:当代观剧指南》不但道尽了国剧四十年,还对国剧之未来嘱托了厚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