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记》:洞察中国城市与青年群体
栏目:书中艺
作者:本报记者 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三城记》  张柠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1月出版

  评论家写小说,如同美食家亲自下厨,不知会端出“美味佳肴”还是“黑暗料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多年来以评论家身份活跃在文坛一线,转身创作推出首部长篇小说《三城记》 ,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近日,出版方围绕此书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了主题为“青年命运与精神之旅”的新书发布会。

  “三城” ,即北京、上海、广州,小说书写“80后”成长史,聚焦主人公顾明笛的命运变迁,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涉及沙龙、报社、互联网、城市与乡村等世态万象,突出了一名具有“小资情调”的青年,追求自身价值,探寻生活的意义以及爱何以可能,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的历程,是一部扎实的现实主义力作。张柠说:“这部小说叙事有意识地采用了最经典的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不搞形式探索,只遵循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历史或心灵的辩证法。 ”其中,“现实”的骨架就是对当下中国城市与青年群体的深切洞察。

  “这部小说写出了文化人在这个时代的‘嘴脸’ ,这是很有意思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评论家陈晓明说道,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张柠始终保持着对当代文学非常独特犀利的批评眼光,是一位有真知灼见、有良知、有正义感的批评家,这回亲自操刀下厨,来做一场盛宴,本身就是一个戏剧性事件,一场“大戏” 。小说文笔老到,开篇非常平实,以顾明笛辞职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这一事件开篇,勾连起时代的大变化,全书以几个文化人在北上广三城的活动,展现当代文化人的思想与精神蜕变的主题。“过去的知识分子不管世俗,所谓‘为万世开太平’ ,而今天的知识分子要面对生活,办一些杂七杂八所谓的文化事业,他们既有某种道德理想,又蝇营狗苟,这种丰富性、多面性写出了当下中国文化人的生存状态以及艰难的精神探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三城记》中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审视自己的心灵,审视自己的命运,也审视自己的良知。 ”

  作家李洱透露道,张柠并非“一举成名” ,他在二十年前就写短篇小说。李洱第一时间读完《三城记》 ,惊叹张柠艺术手法的成熟。批评家与作家介入小说的角度不同,当代作家写小说一般采用平视的目光小心翼翼去靠近人物的心灵,而张柠几乎用俯视的视角去写芸芸众生,这正是他作为批评家的特点,批评家看作品时要先理解这个世界,再去表现这个世界,故而要俯视,“这是我和张柠之间的差别,可能也是职业小说家和理论家写小说之间的差异” 。李洱认为,小说看上去写的是张柠的下一代人,师弟或者侄儿一代,但他非常了解他们的生活,把北上广年轻人生活的不容易写得非常好,“要了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看下一代人,以及生于八十年代的人现在的生活,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好的进入角度” 。

  张柠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剖析。他表示,不想再试图沿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的形式探索往前走,而想恢复到古老的小说传统最基本的两个技巧,即讲故事和写人物,为那些愿意跟自己对话的人来写。为什么选择北上广?中国当代生活看起来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实则大同小异,这几座中心城市基本引导着这个时代的中国生活,年轻人在这里的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人对自己生活的想象方式,因此把小说场景放在了北上广。“ ‘80后’生活不再像上一代人那样的物质匮乏,也面临新的问题,我试图去贴近他们,试图跟着主人公一起解决物质不再匮乏之后精神生活怎么办,这是我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张柠说,写作中相对于叙事视角,他考虑更多的是语感、节奏和故事情节,试图让小说贴近生活本身,把自己有限的对于这个时代的经验表达出来。

  “张柠是著名学者和文学评论家,这部小说也让人感觉他是小说高手和老手。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每一位普通读者在读过这部书之后会对北上广三个城市的生存状态有切实的了解。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评论家潘凯雄透露,随着《三城记》的出版,接下来张柠创作的多部中短篇小说也将在《人民文学》 《花城》 《青年文学》等刊物集中亮相,大致包括两个系列,“罗镇轶事”系列较为写实,“幻想故事集”则呈现现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