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港珠澳大桥合龙 王超英 摄
2018年10月24日,堪称世纪创举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万众瞩目。
11月19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纪实文学《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该书以表现英雄的中国人、杰出的建桥者为核心,深入港珠澳大桥工程内部,从多方访谈和作家亲身体验出发,搜集第一手材料,独家记录大桥建造始末,聚焦新时代建设英雄的使命担当。
研讨会现场特别邀请到了《天开海岳》一书中的重要人物,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作为大桥管理局的“总当家” ,他把控着整个工程的进展、质量、安全、预算和其他一切庞杂的事务。几乎从不接受采访的朱永灵,独家透露了粤、港、澳三地协调群策群力以及大桥甲乙双方通力合作中遇到的难题、解决的过程,更将视野扩大到区域一体化、建设与环保、国际互动的高度。
《天开海岳》的作者是中央电视台记者长江,主要作品有《天歌》 《走出古老的寓言》 《汽车·中国》 《矿难如麻》 《山野斯人》 《对面坐着马向东》 《疯了龙年》 《晚来香港一百年》等。 《天开海岳》作品上篇首发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2018年第3期,被读者评选为“ 《当代》文学拉力赛” 2018年第三站冠军。
关于《天开海岳》的写作,长江说:“两次深入采访,我听到无数喝彩与掌声,而我更想做的,是透过成功的喜悦去记录大桥建设者们背后的拼搏、艰辛、担当与坚守。过程充满魅力,诠释尊严,更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天开海岳》一书在内容上紧紧抓住两个重点,即“人”和“过程” ,它要达到的首要目标就是“真实” 。
为撰写此书,长江奔赴珠海展开专访,连续数月与桥梁建设者们共同坚守在一线,亲眼见证了以朱永灵、林鸣为代表的建设者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这中间有拍桌子的争论,有集体婚礼的温馨,更有对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的尊重和关怀,都通过具体的细节反映在文字中。同时,作品不避讳挫折,真实地记述大桥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过程,其中最大的压力是“最终接头”冒险精调,最大的考验是能否坚持“半刚性”创新,最大的挑战是首截沉管长达96小时的安装,最大的困难是E 15的两次回拖三次重来……
在作品开篇,长江用了一个有些让人“扫兴”的题目—— 《暗埋杀机的“5·2之夜” 》 。为什么要这么写?长江说,因为2017年5月2日午夜12点之前发出去的新闻有误,其实那时候“最终接头”并没有真正成功,水下沉管对接出现了超过10厘米的误差。“当事人不止一位跟我说,那天晚上的情况万分危急。是要60分,还是100分?100分的辉煌将要伴随的是彻底失败、颜面扫地的可能!我后来采访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项目部的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采访了大桥管理局的大当家朱永灵局长,采访了工程总监、岛隧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具体施工的一路副总经理们。我得到的说法都是,第一次对接不能算成功! ”这个经历,让长江再一次地看到了作家脚下的处处“陷阱” ,这样的“陷阱” ,不到实地核实,陷进去便难以自拔、愧对良心。长江说,必须要避免这样的“陷阱” ,这样才有了充满坎坷却无比真实的《天开海岳》 。
通过回顾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长江将建设者创造的辉煌和承担的压力有效地转化为文学叙述,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性和可读性强。从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的沉放、安装,到大桥合龙那个决定成败的时刻,从意外偏差到专家论证,再到林鸣带领团队冒险精调,直至完全胜利,开篇悬念丛生,步步惊心动魄。
李岩、鲁敏、何向阳、臧永清等会议主办方领导,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岗等港珠澳大桥建设方代表,白烨、黄传会、范咏戈、李朝全、王山、杨晓升、刘琼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大家认为,《天开海岳》一书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之际推出,及时而全面地书写最重大、最鲜活的时代主题,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既是主题出版的追求,也体现了纪实文学作家的责任与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