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巴尔与猫
说起捷克文学,很多中国读者会首先想到米兰·昆德拉,而捷克读者认为最能代表捷克韵味的作家却另有其人,那就是赫拉巴尔。他是“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曾获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米兰·昆德拉称他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 。近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等先后联合主办“北京遇上布拉格——在小酒馆里听到的赫拉巴尔”“文学咖啡馆:赫拉巴尔,生活在此刻”两场文学交流活动,邀请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等就赫拉巴尔作品展开深入探讨。
赫拉巴尔一生创作实绩丰厚,身后结集成19卷合集,在捷克国内畅销不衰。他的77种书,迄今以2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33个国家发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目前已出版赫拉巴尔的作品8部,包括《过于喧嚣的孤独》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 《时光静止的小城》《婚宴》 《新生活》 《林中小屋》 。其中《过于喧嚣的孤独》带有自传性质,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汉嘉35年间的生活。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拣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作者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 。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20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广东花城出版社“蓝色东欧”译丛最新引进赫拉巴尔四部作品: 《严密监视的列车》 《雪绒花的庆典》 《绝对恐惧:致杜卞卡》 《温柔的野蛮人》 。这四部作品均为国内首次引进出版,为中国读者展现了一个更为丰富的赫拉巴尔文学世界。
米兰·昆德拉的文章深邃而沉重,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每句话都能令人沉醉其中,或开怀大笑,或陷入沉思。诗人、翻译家、 《世界文学》主编、“蓝色东欧”译丛主编高兴指出,酒吧文化对赫拉巴尔和捷克日常生活颇为重要,赫拉巴尔的一生可以说不是在酒吧就是在去酒吧的路上,他称自己是“啤酒公子” ,和朋友一边喝啤酒一边用啤酒泡沫抹头发,一杯接一杯,一直抹到他们觉得自己容光焕发,香飘十里,用以表达他们对啤酒的无比热爱以及当年正值燃烧的青春激情,甚至他想要“一个诞生在啤酒泡沫中的女儿” ,要用啤酒给她施洗礼,他诸多的作品灵感也来源于他在酒吧听到的故事逸闻,而他经常光顾的金虎酒吧也成为纪念他的重要场所。
他是法学博士,却选择了这样的一生:做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废纸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从事十多种不同职业,在各种各样的艰苦环境中当一名普通劳动者,并将一切化为文字,书写日常生活中的英雄。在他看来,“最大的英雄是那个每天上班过着平凡、一般生活的普通人;是我在钢铁厂和其他工作地点认识的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是意识到失败就是胜利的开始的人” 。曾有人问赫拉巴尔写作的秘诀,他说:生活,生活,生活!他观察不同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地参与到不同的生活中去,发掘普通劳动者心灵深处的美。高兴讲道,赫拉巴尔特别注重生活的积累,笔下描写的永远是最底层、最默默无闻的百姓,是被时代抛弃在“垃圾堆上的人” ,这些人仿佛带着魔咒,具有怪癖,喜爱神聊,善于幽默,哪怕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会开怀大笑,挖掘出生活和世界的独特意义,他们就是赫拉巴尔独造的“巴比代尔” ,“巴比代尔”正是理解赫拉巴尔的一把钥匙。
将赫拉巴尔与米兰·昆德拉相比较,学者、传记随笔作家止庵指出赫拉巴尔作品的三个特点及对中国作家的创作启示。其一,赫拉巴尔的大部分作品都来自于他的经历,他不是一个靠想象或虚构写作的人,他靠经历来写作,所有的生活经历都变成文学;其二,米兰·昆德拉作品里面有一个我们特别习惯的立场,即知识分子的立场,他是知识分子写作,而赫拉巴尔作品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站在小人物的立场,写特别底层、特别普通的人,这也是捷克的文学传统;其三,赫拉巴尔作品采用的是低视角的仰视而非高视角的俯视,最典型的体现在《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和《严密监视的列车》两部作品中,他站在全世界最低的坑里面看这个世界,却能够俯视整个世界,最后呈现的比这个世界要高,表达关于人类的痛苦、人类的共同感受,这是特别奇特的一个反转。
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也强调赫拉巴尔在众多杰出作家中有其独特气质,特别擅长写小人物,语调亲切、随意、幽默,第一句就能把读者带入他的小说,小说开口很小,进入之后会发现他的小说世界绵密、细致,写的是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的却是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众生平等,万物有灵,感受到带泪的笑和无可奈何的幽默感。青年评论家、 《十月》杂志编辑部主任季亚娅表示,赫拉巴尔写的全都是捷克的小人物,我们常常谈起他的《底层的珍珠》 ,并拿来和我们的底层写作、知识分子到民间这些问题相比较,但赫拉巴尔的底层不完全是中国作家语境里的底层,而是中欧思想传统里长出来的花,是与波西米亚精神相联系的底层,一种与艺术创造紧密联系,甚至把生活艺术化,并从中寻找能量和爆发力的底层,“法学博士赫拉巴尔底层游历的自我设计,与中国作家的到民间去构成遥远的对话与重影” 。
剧作家、导演过士行曾萌生将赫拉巴尔作品改编成话剧的想法,“赫拉巴尔的东西拿到舞台上一定是不一样的作品,但也是非常困难的,难在他的叙述速度太快且密度极大,这个需要去仔细斟酌、思考” 。他更看重其作品中的戏剧性,以及神性和自我救赎。赫拉巴尔《小汽车》 (收入《严密监视的列车》一书)里有关于猫的故事:赫拉巴尔晚年孤身一人,喂养了一群小猫,不辞辛劳而百般照顾,冬天害怕它们冻死,远行也因担心它们而失眠,然而它们过盛繁衍越来越多,最终他不得不选择消灭了几只,从而陷入了自责悔恨当中,直到他遭遇车祸才渐渐释然。过士行认为这些细节与《过于喧嚣的孤独》最后写到跳到书里把自己打包的想象一样,均是自我救赎意识的潜在表现。“他是一位具有救赎精神的伟大作家,这种救赎精神是我们中国作家内心所缺少的,如果我们读一读赫拉巴尔的话,对我们的人格精神都是一种培养。 ”
“捷克或许是一个地理上的小国,在文学的国际版图上却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哈谢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塞弗尔特、伊凡·克里玛,当然还有赫拉巴尔,这些名字足以让捷克文学置身于世界文学的高峰地位。赫拉巴尔之所以迷人,不只在于他作品的忧伤而孤傲的抒情气质,不只在于他作品中的那些身居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饱经患难而快乐纯净的珍珠般的光泽,也不只在于他以艺术与诗的美好、以诙谐嘲戏的姿态对抗平庸生活的倔强坚韧,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迷人的存在,提示我们,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是如何与他的创作浑然一体,互相生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赫拉巴尔8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