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周刊》创刊号目录
写作《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 ,是一个揪心的过程。刘先生功在抗战,还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却不幸命途多舛,在漫长的岁月里含冤蒙垢,忍受痛苦的折磨和疾病的煎熬。我为他不平,为他倾诉,情感奔涌胸腔,泪水滴落书桌,写了一年,被折磨一年。一晃四年过去,情绪早已平复。可是,不久前重庆铜梁安居古城刘雪庵音乐艺术馆建成开馆时,一走进展陈大厅,我的心依旧很不平静。
天太热,只我一人参观。大厅凉爽,也很幽静,像是默默地接受我的检阅。馆藏依照《刘雪庵传》的内容布置,用刘先生的四支名曲, 《飘零的落花》 《长城谣》 《追寻》与《何日君再来》 ,串联他的艺术人生。玻璃橱窗闪着光,照亮了尘封的岁月, 《 〈屈原〉音乐总谱》 《战歌》周刊、 《空军进行曲》手稿,温暖着我的双眼。我心生敬意,屏住呼吸,放轻脚步,还是惊动了沉睡的旋律: 《长城谣》乐声响起,在四壁幕墙间飘荡,撞击着我的心扉。我一时神思恍惚,好似走在了抗日烽火燃烧的安居街头。
七十九年前,日寇破武汉,下宜昌,溯江而上。陪都重庆不断遭受狂轰滥炸,硝烟弥漫,炸弹掀起尘土冲天塞地,火光带着血光四处飞溅。安居古城远离重庆一百多公里,也弥漫着末世来临的哀愁。安居的九宫十八庙塞满流亡同胞,城门洞、民居的吊脚楼下,凡是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全都人满为患。流浪儿一丝不挂,满身黑污,沿街乞讨。悲痛的嚎哭、绝望的哀鸣,碾压着古城的心。
每天黎明却是精神振奋的时候。湿漉漉的江风带着鸟儿的啼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白帆辉映曙色跃上桅杆,一阵雄壮的旋律就在晨光里传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出操了,学员们披着朝霞,慷慨激昂:
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
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
你是黄帝的子孙,
我也是中华的裔胄,
锦绣的河山,怎能让敌人践踏
……
这是刘雪庵的歌,像一股暖流,抚慰着古城的伤痛。早起的人们,伫立在晨风里,侧耳倾听,又忍不住循声遥望。歌声一响,又在练兵了,就有希望了。中国军人又要奔赴前线,用血肉之躯挡住罪恶的子弹。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抗战西迁成都的途中,路过安居,开办短训班,培养战争急需的指挥员。在此期间,刘雪庵曾到安居逗留。琼江书院举行升旗仪式,师生齐唱《长城谣》之后,刘先生登上升旗台,发表演说,讲抗日形势,既沉重悲慨,又激昂奋发。他的坚定和自信感染了听众,希望映红了古城的脸。
其时,刘雪庵悲痛万分:他一家四口避日机轰炸,躲去巴岳山上。二儿子刘学同刚出生,不幸感冒发烧,无医无药,早夭于父亲怀中。痛苦撕扯,折磨,刘雪庵心中有说不尽的苦。上海沦陷后,他流亡香港,取道广州转赴汉口,又一路颠簸回到重庆。其间有多少留恋?多少惆怅?多少仇恨?日本人轰炸上海、武汉、重庆,他是亲历者,同胞的血泪、山河的破碎、疼痛的锥心,都化作音符流淌。他自掏腰包,创办专发抗日歌曲的《战歌》周刊,两年半的时间,出版两卷十八期,刊发歌曲一百二十四首,百分之八十是抗日歌曲。其中的代表作如《长城谣》 《募寒衣》 《流亡》《上前线》 ,抒发苦难,鼓动救亡,影响了一个时代。当年,在安居,演唱这些歌曲,在亲人离散的悲痛时,在流浪逃亡的苦旅中。演唱者衣衫褴褛,神情凄惶。而今,在音乐艺术馆里,现代科技配合参观者的行踪,适时播放曲目。隔着岁月的云烟聆听刘先生的曲子,我的心中有不尽的沧桑之感。
《战歌》十八期,静静地躺在橱窗里,默默地述说着一个音乐家在民族存亡之际,对国家、对同胞的大爱。
《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出版后,重庆一影视人找到我,要把刘雪庵搬上荧屏。她还特地跑到安居选取外景。投资商告诉我:当年,刘雪庵为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谱曲,就住在她的家里。她的父亲见证了刘雪庵的才华与辉煌: 《 〈屈原〉音乐总谱》几乎是一气呵成,墨迹未干就进入彩排。音乐弥补了《屈原》剧情的缺陷,屈原的形象显得饱满充实,在国泰大剧院演出,场场爆满。陪都轰动,一票难求,观众露宿街头,排队守候。成都、西安、贵阳、昆明的大学生纷纷赶来重庆,一饱眼福。
当年, 《新华日报》载文,称赞《 〈屈原〉音乐总谱》 :“名歌六阙,古香古色,堪称绝唱。 ”而今,这六阙名歌回到作曲家的出生地,躺在故乡温暖的怀抱里,享受着尊崇和爱戴。刘雪庵九泉有知,将会一展笑颜。
艺术馆内《刘雪庵学子书信集》是一件奇特的藏品。一群耄耋龄老人,捐出养老金,为已故恩师刘雪庵出版音乐作品集。书信九十一封,记录了整个过程。侨居美国的杨鸿义,串联两岸四地,首倡此举。从重庆第一师范退休的任然担任主编,搜寻曲子。这是一件苦差事:刘雪庵的作品散落尘埃,汇集不易,编辑校对、筹集资金、联系出版、装帧设计,千头万绪。垂暮之人记忆不佳,又怕误事,向恩师儿女汇报进度和捐资增额,前函才寄,后书又发。任然为此积劳成疾,突发哮喘,心血管病变,沉疴难起。弥留之际,他拉着妻子的手,传下接力棒。历时两年半, 《刘雪庵作品选》出版了。其前言介绍刘雪庵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洋洋洒洒,一万两千余言,而介绍学子的努力和热情,却惜墨如金,仅在结尾处,谦恭地占用一行文字。
只有活在人心里,艺术才会不朽,艺术家才有永恒的生命!
《刘雪庵作品选》学子书信往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