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热情豪放的陕北人民以宽阔的胸怀迎接我们的“狂飙诗人”柯仲平,这位长须飘飘、激情如火、爱憎分明、狂放而又朴实、极具个性魅力又平易近人、带着地方口音的云南诗人也以自己的激情来回报这份热情,他被延安火热的革命热情、高涨的抗日氛围所感染,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抗战文艺和解放区革命文艺活动中。
没多久,更让柯仲平激动的事情发生了——他见到了毛主席。握着毛主席的手,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他两眼激动的泪水在滚动,好像是一个劫后余生的游子终于回到慈母怀抱的感觉。毛主席在了解了他从“五四”运动起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多次被捕、在监狱被折磨得牙齿脱落、身体受损的情况后说:“真不容易啊,现在你回娘家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后就看你的了。我看你不能光埋头写诗,要做点文艺的领导工作。 ”柯仲平说他没做过,主席却说:“做不了还学不了?多读点马列主义,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密切联系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我们的文艺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要联系斗争实际,首先作家就要下去生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诗,也要上街,一切服务于抗战……” ( 《狂飙诗人柯仲平传》 )毛主席的谈话对诗人的人生和后来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时的延安,正是“狂飙诗人”得以发挥才能的战场。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成立,柯仲平与周扬、成仿吾被推为负责人; 12月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成立,吴玉章任主任,丁玲和柯仲平任副主任; 12月下旬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成立了“战歌社” ,柯仲平任社长。诗人一到延安就得到这么大的信任,给了他这么多施展诗歌创作才华的平台,柯仲平内心充满无比的激动、热情和干劲,自此,诗人那蕴藏在心中的“狂飙”性格得以极大的发挥,创作激情犹如延河之水涌流奔腾。诗歌是他的战斗武器,他要用诗来投入战斗。
诗人时时回想着主席的话,他默默地想,在这片革命的沃土,有伟大领袖的关怀指导,有广大军民的支持帮助,一定要深入陕北各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创作源泉,用百姓和官兵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演出,服务抗日军民,就一定能实践毛主席的指导和要求,因此他把“诗歌和戏剧的大众化”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且一辈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直至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