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仲平、马健翎带领下,民众剧团长期坚持下乡,深入基层了解生活,热情为老百姓和八路军指战员演出,把毛主席说的“中国气派”落到实处。民众剧团行程数万里,走遍陕甘宁边区23个区县,创作演出了《查路条》 《回关东》 《十二把镰刀》 《血泪仇》 《八千马》 《大家喜欢》 《模范城壕村》 《孙万福回来了》等许多受到陕北军民热烈欢迎的优秀现代剧目,经常到一地一演就到天亮。特别是《保卫和平》 《血泪仇》 《穷人恨》等几部大型剧目的上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政治影响,成为发动群众、鼓舞战士、教育新兵(俘虏)的“活教材” 。看戏被部队称为“上大课” 。新兵看完戏后,纷纷表决心,提保证,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解放全中国。剧团还编演了《反徐州》 《斩马谡》 《鱼腹山》等戏,丰富了演出剧目。
民众剧团团旗上写着:“大众艺术野战兵团” 。柯仲平填词的民众剧团团歌唱道:“你们从哪达来?从老百姓中来。你们又往哪达去?到老百姓中去。 ”这几句歌词,生动地说明了民众剧团所坚持的方向,她正是沿着这一方向,走过了多少光辉的战斗历程。一些舞台两边还贴着对联,上联是“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 ;下联是“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 ”横批是“团结抗战” 。陕北老乡用最喜爱的《信天游》来赞颂民众剧团:“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咱们的民众剧团过来了” ;“一杆大旗硷畔上插,我把你亲人迎回家” ;“黄米馍馍就酸菜,我把你剧团没错待。 ”一些乡干部们也利用剧团到各处演出的机会开展群众工作,还感叹说道:“你们演一天戏,胜过我们工作一个月。 ”因为民众剧团的出色表现,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民众剧团被授予“特等模范”的奖旗。
柯仲平在民众剧团成立之初,在拟定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里这样说:当时的延安,有许多知识分子从不同的地方走来,有相当多不同见解。毛主席希望以文艺形式“团结人民,打击敌人” ,而一些“留洋”回来的文艺家,对此是不屑一顾的。“有些文人是厌恶旧形式的,他们只崇拜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其实是离开我们中国大众太远了,他们也没有好好研究一下在我们大众里生长着的艺术。又有一部分文人是只一味崇拜中国旧东西的,这类守旧派,他们简直不愿往前进一步……我们相信,我们不但能学会利用自己的文化遗产,并且也能学会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并且同时能学会吸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不过在利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在今天,我们第一必须利用的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要利用大众中有根源的活文化遗产。在艺术上,利用旧形式,就是利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些话至今读来,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