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荐贤
栏目:有此一说
作者:展华云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我尤其喜欢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喜欢这段历史中特色各异的人物。我一直在思考,历史上,是人才成就了事业,还是事业成就了人才?但有一点,人才之所以为人才,其才华、见识必定异于常人。我关注百里奚,不仅是因为他的见识和才华,更注意到他举荐贤人的举措。举荐人才,是中国一直沿袭下来的一个传统,比如历史上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的察举制,有举孝廉,有以名取士,也有人举荐同族、同姓、同乡、同学等等,皆不乏其例。举荐,更需要的是胸怀。

  了解百里奚,必先了解秦穆公。

  秦穆公,秦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有为君主。他在经历了秦国几代的内乱之后,还能使秦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步入春秋强国之列。论武功,他自己担任军事统帅,取得了攻打茅津的胜利。但是国君如果仅仅和带兵打仗划等号,那也只是等而下之,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论文治,为了处理好与强大邻国的关系,穆公迎妇于晋,娶了晋国国君的女儿。作为外交来说,秦晋之好的联姻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替代不了实力与野心。

  秦穆公胜仗打了,晋国的媳妇娶了,接下来,便是放眼天下,问计于贤。贤者,人也。英才是事业的关键。

  此时,晋强秦弱。穆公知道,秦国崛起,离不开人才,他听说虞国有位叫百里奚的大臣极为贤能。彼时,强晋刚刚灭了虞国和虢国,百里奚沦为俘虏,被晋国国君当成了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隶送往秦国。如果按这样发展,秦穆公与百里奚的相会则顺理成章。但百里奚不愿当奴隶,中途逃跑去了宛城,结果被楚国的老百姓给抓住,不得不以牧牛为生。

  秦穆公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后,本来想以重金赎回,但是怕被楚国人发现自己的真实目的,就编造了一个理由,称要将此人带回秦国治罪,以儆效尤,以五张黑羊皮的代价便轻易赎回了百里奚。

  百里奚既被赎回,秦穆公亲自迎接,亲手把他从囚笼里释放出来。

  秦穆公用人的眼光,用人的气度实在令人赞叹,且不说把百里奚从奴隶还归自由之身,单是仅仅三日长谈,就决定了把全国的国政都交由他来执掌。要知道,百里奚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即便是现在,也早退休了。用人不疑,秦穆公堪称伯乐。

  伯乐即有,而千里马必报知遇之恩,百里奚再怎么感恩戴德,再怎么累死累活或者肝脑涂地工作都是正常的。但有一点,秦穆公把全国国政都交给了你,你必须得当得起这份信任。

  百里奚主持国政没有让秦穆公失望,但他出人意料地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位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他的朋友蹇叔。

  难道,百里奚不怕朋友超过自己?我想:一则,百里奚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仅凭自己的个人力量很难完成秦穆公赋予自己的使命,必须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二则,百里奚推荐了自己的朋友,即使朋友超过了自己,也仍然是利益共同体,共同服务于同一个目标;三则,百里奚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即使朋友受到穆公重用,自己也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话再说回来,百里奚如果推荐了一个蠢材,自己断然好不到哪里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识才便是识人,荐贤便是荐己。如此看来,优秀的人才在成就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