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的历史
栏目:读书现场
作者:杜玉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大新诗日历》  刘福春  高秀芹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出版

《范曾艺术日历》  范曾  著  薛晓源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出版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当前,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又恰逢北京大学诞辰120周年,欣喜阅读到《北大新诗日历》 《范曾艺术日历》 ,翻开这两本日历,每一页既是对过往的回眸,更是对新时代的昭示,不禁浮想联翩。揭开日历,就像揭开时间的闸门,沟通了历史和当下。日历本是为了标记时间的,而今天看到的日历的作用似乎发生转化,更多是为了纪念。

  日历是时间的标本,更是时代的先声。巍巍上庠,国运所系。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现代学府,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也是多年来北京大学全体师生的由衷愿望。北大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北大新诗日历》 《范曾艺术日历》 ,汇集了诗与画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了北大人百年来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今天,置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可以说北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相信北大一定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勇立时代潮头,扎根中国大地,坚定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最前列。

  日历是思想的记录,更是精神的淬炼。《北大新诗日历》 《范曾艺术日历》两本日历,展示了北京大学立足中华优秀文化、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气魄与胸襟,呈现了北大推动文化转型、勇开风气之先的创新与奋进。这就让我想起,北大为中国贡献的不仅仅是知识和人才,更是光荣与传统。从诞生之日起,北大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无数共产党人的名字跟北大镌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从一开始就已融入北大的精神,铸进北大人的灵魂。多年来,北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党砥砺奋进的步伐同向同行,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把自身发展深深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事业中,这已成为历久弥坚的办学根基和精神力量。

  两本日历还让我想起,北大为高等教育贡献的不仅仅是实践和做法,更是理念与精神。多年来,北大继承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精神,始终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繁荣学术、追求真理作为根本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思想上的清醒、精神上的执着和理念上的坚定,北大才更加厚重、更有韵味、更富魅力。

  日历是文学的交响,更是艺术的流觞。《北大新诗日历》 《范曾艺术日历》两本日历汇集了丰富的文艺样态,充满着浓浓的情意和雅致的诗意。从追求“白话”诗文到今天的诗歌繁荣,北大作为新诗的策源地,在不同历史阶段领导、参与和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鲁迅、胡适、闻一多、徐志摩等老一辈诗人开其源,海子、西川、臧棣、骆英等新一代诗人扬其波,构建起新诗的知识和谱系,开辟了北大创作新诗的“精致传统” 。这些诗作既是北京大学的诗学记录,也是中国新诗的百年故事,体现了北大人对中国这个诗意国度的坚守。

  为纪念北大120周年华诞,在《范曾艺术日历》中,范曾先生还专门创作了蒋梦麟、邓稼先、李四光、冰心、季羡林等10位北大著名教授的肖像收纳此中。范曾先生也是诗意栖居在燕园中的一分子。他博通今古、学贯中西,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 ,是画坛“新古典主义”的提倡者。回想当年,范曾先生姑祖陈师曾先生应蔡元培先生之邀,主持北大画法研究会制定章程、延聘诸事;而联系今日,范曾先生担任北大讲席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耄耋之年犹自为北大奉献奔忙,这正是“诗思固承家学远,豪情不让古贤狂”的生动写照。

  在《范曾艺术日历》中,记载了范曾先生与汉瓦当的一番“对话” ,形成了一副对联,我十分喜爱。全文是:“与华无极,似月渐圆;千迴在复,四极咸依。 ”这是何等胸怀,何等格局,何等气魄!

  在中华巍巍大地上,吸吮着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这是北大,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