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温暖全世界
——第九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在京颁奖
栏目:读书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鄂尔多斯温暖了全世界,不仅是鄂尔多斯的煤炭、羊绒,更是鄂尔多斯的文化、文学,包括鄂尔多斯支持的这些获奖作品。 ”在11月20日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九届“ 《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著名作家刘庆邦这样说。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 《中国作家》主编王山及来自各界的颁奖嘉宾、获奖作者,及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近百人出席活动。

  本届“ 《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共12部作品获奖。刘庆邦的《黑白男女》 、杨黎光的《横琴——对一个新30年改革样本的5年观察与分析》分别获得大奖,此外,陶纯的《一座营盘》 、徐风的《一代壶圣——顾景舟传》 、丁燕的《东天山手记》 、谢络绎的《旧新堤》 、成默的《白龙马》 、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为了生命的权利》获得优秀奖;李燕蓉的《出口》 、王威廉的《绊脚石》 、孙未的《夜行人》 、赵允芳的《权力与善意的结合——“铁面御史”赵抃为政宽简之于今天的意义》获得新人奖。

  《黑白男女》聚焦灾难后的矿工家庭,是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一个收获,也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的作品之一。“这个作品调动了我二十多年的煤矿生活积累,加上在河南大平煤矿定点生活半个月,写出这部长篇小说” ,刘庆邦说,写这部小说时,他对自己提的要求是大爱、大慈、大悲悯,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心灵化、诗意化、人民化,“我追寻的目标是要写成人生的壮歌,写成心灵的画卷,写成生命的礼赞,我对读者的承诺是读了这个小说,你既能得到心灵的慰藉,又能从中汲取不屈的精神力量” 。在颁奖词中评价这部作品认为,日子露底细,劳动寻希冀,动荡显亲情,危难见大义,这是复杂结实而又宽宏绵厚的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 《黑白男女》写出了故事的真髓:知恩重情,悯死护生。

  《一座营盘》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军营生活。这部小说也是陶纯对自己三十多年军旅生涯的一次概括和阐述。陶纯从16岁上军校,至今当兵已37年, 1993年19岁时成为专业作家。2014年夏天他决定写一部长篇,他不断告诫自己不能再写过去那种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虚假的苍白无力的东西,用6个月时间写出了30多万字的《一座营盘》 。陶纯说,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也走过弯路,年轻时迷恋先锋文学,迷恋现代派,迷恋法国新小说,不好好讲故事,喜欢玩点文字游戏,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当作家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迷恋人家的收割机,不如打磨好自己的镰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传统,中国土地上最好的文学风景可能不是什么魔幻,而是中国式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才是中国文学的根,“拥抱生活、反映现实,是拉近和读者距离、繁荣文学的最好办法” 。

  新人奖获得者孙未成为《中国作家》的作者已经八年,笑称2009年之前自己一直处于一只猴子的状态,后来渐渐明白了写作是好玩的,小说不一定是一个电饭煲,它可以是吊灯、板凳、长颈鹿,或者一场台风。在哥本哈根居住时,孙未遇到过一个小偷,以前他每天潜入别人家里,但并不偷贵重的钱财,只是打开冰箱给自己倒一杯饮料,吃一块蛋糕,或者从书架上拿一本别人的书看一会儿,抽一支别人的雪茄,有时候他还帮人把没洗的碗洗了,有时候他只是拿走一两件不值钱的纪念品。那个小偷告诉她,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穿着人类衣服的猴子,不理解人类为什么这样生活,他只能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与世界的联系。孙未说:“我觉得我和这个小偷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偷窃’别人生活的方式是写作,我真的就像是一只猴子一样,我从人类世界偷来毛线织成围巾,想要送给我喜欢的人类姑娘。 ”《夜行人》正是这样一件美丽的“围巾” ,颁奖词中称赞它“非凡的想象在笃定的沉着中饱含着思辨的丰富意识” 。

  杨黎光、徐风、成默等获奖作者也纷纷发表获奖感言。颁奖典礼现场,何建明、王山分别被授予“鄂尔多斯荣誉市民”和“鄂尔多斯荣誉牧民”称号。吴义勤代表中国作协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指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创作、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更好发挥文学评奖的作用也是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环节,已持续九届的《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多年来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未来这一奖项能发现、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