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求仁
——一个父亲给“小公主”最好的爱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爱人说,小孩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咱买个房吧。</p>
<p> 爱人说,买房,要么买个新的,说不定以后还有升值空间;要么买个学区房,小孩以后读书方便;要么买个大的,一家人住着舒服;要么买个精装的,可以省装修费;要么买个……</p>
<p> 爱人的理由是:为了爱,必须给“小公主”最好的一切;而我的责任就是:不遗余力地为这“最好的一切”而不懈奋斗。</p>
<p> 最好的一切,究竟是什么呢?是爱人说的: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美食、住最好的房子、读最好的学校。</p>
<p><strong> “最好的衣服” </strong></p>
<p> 为了爱,我希望“小公主”“穿最好的衣服” 。为什么要“穿最好的衣服” ?一个人的美不是物质化的外象,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涵养得来的气神化入形象的至高境界。什么样的境界会有如此魅力? 《论语·八佾》中已给出了答案: “尽美矣,又尽善矣。 ”这是孔子评定舜乐《韶》的话。舜有仁爱美德,谦逊温和,与人为善,尊亲行礼,治国有方,知人善任,在禅让帝位的高风亮节中,成就了大美德行令人敬仰、乃至千秋万代颂赞的盛名。《韶》乐之尽美,在于尽善的功德与尽美的音律相得益彰。朱熹对此作注道:“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 ”这就指出了“最好的衣服”的美善真谛:形象美之所以为美,是个人文质彬彬、有礼有节、落落大方并亲躬德行的自然显现:声容的外在形象或感官印象,能够外显出内在充实的美德善心。</p>
<p> 美而能善,是个人形象落实到交接人和事、对接物与环境的气神外露的表现。也就是说,这件“最好的衣服”不仅有范,更有神韵。若要穿上这件“最好的衣服” ,那就得先修炼好内功,从德行上去亮化个人的尽善尽美形象:不夸饰,不造作,不虚浮,厚仁爱,懂礼节,明事理。因为再璀璨耀眼的艳装,也有黯然消淡的一刻;再貌美的佳丽,也有美人迟暮的一日;再时尚的画面,也避免不了终将成为历史一页的命运;再哗众取宠的谬誉,也遮不住衰老将至的真相。所以力求尽美,则必须将个人形象外化于内在美德的修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即为此理。 《论语·里仁》强调“里仁为美” ,亦即此意:内存仁心,外形大美。</p>
<p> 这件“最好的衣服” ,似乎看不见,但又随处可见。看不见,是因为仁爱美德重在自我锤炼、修行和涵养,不宜张扬渲染;随处可见,是仁爱美德言行,均在与他人交接或所处环境中自然流露。因此,这件“最好的衣服” ,不仅需要他人和周边环境来帮助“小公主” “裁定” ,更需要她自己用仁爱善德来“精心装扮” 。</p>
<p><strong> “最好的美食” </strong></p>
<p> 为了爱,我也希望“小公主”“吃最好的美食” 。最好的美食是什么?我想“一餐美食,解决不了一生之饥” 。然“最好的美食” ,应令人“食”之不厌, “食”之神往, “食”后更觉回味无穷,甚至能够“解决一生之饥” 。什么样的美食能有此神奇效验?能够解此疑惑的惟有四个字:精神粮食。</p>
<p> 饮《诗经》之旨酒,宴我嘉宾之乐可消“知我者谓我心忧”之愁;习《孟子》之仁政,可养浩然之正气;遇《庄子》之逍遥,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闻《楚辞》蕙兰之芬芳,可激发“上下而求索”之斗志;观《史记》之兴衰,可“通古今之变” ;与陶渊明对酌《饮酒》,可“日夕欢相持”而“悠然见南山” ;与李白“举杯邀明月” ,可“相看两不厌”而“千金散尽还复来” ;与杜甫“会当凌绝顶” ,可“随风潜入夜”而“漫卷诗书喜欲狂” ;与范仲淹观岳阳楼,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苏轼“把酒问青天” ,可“酒酣胸胆尚开张”而“一蓑烟雨任平生” ;与顾炎武“离怀消浊酒” ,可“生无一锥土”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与梁启超共话《说希望》,可“美哉前途”而畅叙“少年强则中国强” 。</p>
<p> 从《诗经》的风雅精神,到《孟子》 《庄子》 《楚辞》的正义境界,再到《史记》的喻世意义,都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世经验和家国情愁相互交织的潜在力量;从陶渊明的淳朴淡然,到李白、杜甫和苏轼的豁达高阔,再到顾炎武、梁启超的爱国忧民,均透射出个人情感和天下情怀互为融合的内在魅力。这份“最好的美食”的潜在动力和独特魅力,就在于能够令人“食”之精神焕发,抵抗住“乏困”“饥饿”“空虚”“寂寞”之累,能够在身陷艰辛困厄后催发精神动力,不但伴其渡过难关,更能再造力量,促其无畏无惧迈步前行。这份“最好的美食” ,足以令小公主“垂涎三尺” ,也值得众“美食家”共餐品鉴。</p>
<p><strong> “最好的房子” </strong></p>
<p> 为了爱,我还希望“小公主”“住最好的房子” 。最好的房子在哪?坐落于高楼大厦之间、豪宅别墅之内、溪涧泉山之旁?不管是久处繁华的大都市,还是隐居幽静的远山上,抑或是移居别恋到异国他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宽或窄,这都是各路人群不同选择的歇脚之处,究竟能否安放下一颗祥和宁静的心?有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终究选择断然离世;有人穿梭屋舍田园花丛间,却也精神压抑;有人漂泊一生,竟不知该走向何方;有人身系天地,却早已心如死灰;有人得意睡卧广厦闲,却因贪欲锒铛入狱而泪诉悔恨怨…… “最好的房子”究竟在何处?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安得长者言》所言极是: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这就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最好的房子”就是一间知书达理的心房。</p>
<p> 在这座“最好的房子”里,我们可以“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 , “见素抱朴” “绝学无忧”而“上善若水”( 《老子》 ), “表独立兮山之上”而“留灵修兮憺忘归” ( 《楚辞·山鬼》 ) ,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 “视通万里”而“神与物游” ( 《文心雕龙·神思》 ), “向之所欣”而“快然自足” (王羲之《兰亭集序》 ), “幽室一已闭”而“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 《陶渊明集》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坐看云起时”而“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而“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 ,也可以感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深意( 《论语·子罕》 ) ,体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愁绪(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体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还可以在春天任“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在夏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在秋瑟中寄怀“小桥流水人家”而念想“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 ,在严冬时“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 ;甚至可以“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 (关汉卿《大德歌·冬》 ) 。</p>
<p> “买”下这套“最好的心房” ,就“赚”大了。它足以让世人生活得快乐,更享受幸福,也足以令“小公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p>
<p><strong> “最好的学校” </strong></p>
<p> 为了爱,我更希望“小公主”“读最好的学校” 。哪所学校堪称最好呢?任何学生毕业后都将步入社会这所人生的“大学堂” , “人间世事皆学问” ,即是此理。</p>
<p> 关于中国人的人事做法、一举一动,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对此予以解密:</p>
<p> 中国人从事学问,根本不在自我表现,更非求在人群中自创一事业。所谓学问,乃在其如何在人群中做一人。虽亦千差万异,无可相同,尧自为尧,舜自为舜,周武王伯夷叔齐,周公孔子,亦各自为人,然其大宗旨根本则亦无可相异。每一人各可有表现,亦可无表现。各可有事业,亦可无事业。</p>
<p> 世事纷争之地这所“最好的学校” ,就是要教会人怎样做一个人。这“最好的学校”教的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之乐( 《论语·雍也》 ) ,以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去迎接各种困苦磨难的挑战;是“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的闵子骞之孝( 《论语·先进》 ),以孝亲之实的孝悌举止践行敬亲事孝的本分;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和叔齐之义,以立身大节的胸怀气魄去抵御迷离乱眼的诱惑( 《论语·微子》 ) ;厚养“劳谦君子,有终,吉。 ”的谦敏之态( 《周易·谦卦》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感恩之心( 《诗经·卫风·木瓜》 ) 、 “不学礼,无以立”的礼教之仪( 《论语·季氏》 ) 、 “言必信,行必果”的诚明之道( 《论语·子路》 ); “居身务期质朴”“自奉必须俭约”的修行之法(朱柏庐《治家格言》 ) ;心安“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而“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的真实自然之境。</p>
<p> 真不知道,若干年后,我的“小公主”会不会“买”我这本“老账” ?但愿,我为爱“求仁而得仁”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 《论语·述而》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