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诚斋
栏目:雅趣
作者:曾绯龙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江西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的杨万里故园

  杨万里故里位于江西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在湴塘村,村口砥柱桥,仿古回廊结构,乃当地人在原南溪桥旧址重建。名称铿锵大气,寄予了湴塘人对先贤的缅怀之情以及对后辈的期待之意。

  听长辈村民说,少年杨万里就显露出聪颖好学的天分,他每日必走过南溪桥去山那边的私塾念书。那时的他激情勃发,诗兴遄飞,面对桥下的一溪清流,面对周边池塘里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小荷,是否会想到自己不久后将科考从仕,也像小池里的清荷一样高洁伟岸呢?

  杨万里17岁时,被父亲杨莆送至安福县城拜江西名士王庭珪为师。王庭珪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 ,重和元年( 1118年)考中进士,曾任茶陵县丞。缘于性情刚直,不愿与昏晦的官员同流合污,为官不出三载便弃官回乡,隐居泸溪之湄,授徒为生。

  当时朝廷在全国发动了一场“绍兴学禁”的政治运动,被禁的是先后兴起于北宋的欧阳修、曾巩、司马光、黄庭坚、苏轼等人的文史学说,以及程颖、程颢、张载等学者阐述孔孟之道的理学。胆魄非凡的王庭珪却叫杨万里研读这些“违禁之学” ,他认为当今朝廷严禁诸君之学说,并非意在否定其学说本身,而实因当今秉持诸君学说者,多为主张对金抗战而反对和议者。当杨万里问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时,王庭珪认为就史学而言,要穷通自《左氏春秋》及西汉太史公以来的历代之史,直至《资治通鉴》兼及历代笔记野史。就文章诗词而言,须深究唐之李杜韩柳,本朝之欧阳公、东坡先生等诸大家为文之道,破除时文条条框框之束缚和无病呻吟之弊端,然后再独辟蹊径,勇攀高峰。

  后来杨万里又拜安福名士刘延直与刘家世为师,杨万里同拜三师,出则问业于刘安世,入则听诲于刘延直,疑则就教于王庭珪。可谓左右逢源,受益匪浅。

  杨万里在安福六年求学期间,如饥似渴地汲取老师所传授的广博知识,更虚怀若谷地接纳修身养性之道,终于像一枝绯红晨曦中微露尖尖角的小荷,折射出才学与品格的耀眼光芒。

  1154年春,杨万里考中进士。他十分钦佩庐陵爱国名臣胡铨的学问与节操,专程去拜见途经赣州的胡铨。胡铨力主抗金,敢言杀秦桧以谢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斗志,深深震撼了杨万里,让他找到人生的真谛。后来,杨万里在湖南永州零陵任县丞时,著名爱国将领张浚受秦桧迫害,贬至永州。他十分崇敬这位名将,三次前往拜见,张浚勉励他“正心诚意” ,杨万里以此当作终生的座右铭,并顺便唤自己的书房为“诚斋” ,且以为号,以明心志。胡铨当时亦被贬谪衡州,杨万里特地请这位桑梓前辈写下《诚斋记》一文以示纪念,并鞭策自己要对国忠诚,对人诚实,为文真诚。

  诚,这一个意蕴深刻熠熠生辉的字眼,已然融入杨万里的身心,并支撑着他坚持清廉从政,体恤民情,甚至日后创作出众多清新活泼的千古诗句。

  杨万里任奉新知县时,正值大旱,上任后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中却空空如也,方知是官吏层层盘剥所致。他遂下令全部放了牢中百姓,还放宽农户的税额与期限。此举受到百姓鼎力拥护,不出一个月欠税全部交清。

  在湴塘村,我偶尔听闻杨万里烧诗的故事。话说杨万里35岁,已写千余首诗歌。但他认为自己过于在乎遣词造句的华丽齐整,偏好格律平仄,忽视了朴实清雅的生活气息,诗歌读起来难点晦涩艰深。倘若依此模式创作下去,将误入歧途,再也没有长进,遂忍痛将全部完成的诗稿堆放于自家院子里点火焚烧。

  如果说,聪慧向上的少年杨万里像一枝茁壮成长的小荷,那么,成年后清廉从政才华横溢的杨万里就是一朵映日荷花,展现出翩翩风采与高洁情操。

  杨万里做官近40载,始终正心诚意地做人处世。他一直视富贵为敝屣,在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掌管了大量财物,任满离职时,有余钱万缗,他一文不取,全弃之于官库。杨万里做京官时,预先准备好了回家的盘缠,锁在箱中,告诫家人不许置物,以便离职时轻装上路。当时的诗人徐玑有诗句《投杨诚斋》为证:

  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

  因不愿与污秽官员为伍,杨万里65岁时回到老家湴塘居住。此后14年,朝廷屡次召他进京为官,他不满权臣误国,坚辞不受,直至去世。

  在老家的14年当中,杨万里创作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优美诗歌。比如,他描绘有牧童的场景意趣盎然: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 《桑茶坑道中》他吟唱的《插秧歌》直白素朴: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就连天上的明月,杨万里在《夏夜翫月》里亦“调侃”一番,写出自我寻乐之趣: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最诙谐的要数《鸦》 :

  稚子相看只笑渠,

  老夫亦复小卢胡。

  一鸦飞立钩栏角,

  子细看来还有须。

  这首诗写孩子看看下巴上长须的老诗人,又看看立在横栅上的乌鸦,不禁失声笑了起来。原来孩子是笑“老夫”的须与乌鸦多么相似。而老诗人呢,并不觉得稚童的笑是不礼貌,反之,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低沉的“呵呵”笑声。

  壮志未酬、童心未泯的杨万里,在父老乡亲与山山水水之中,觅寻到久违的诗意,久违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