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本书中多处提及苏州的风土人情,曹雪芹对苏州的许多方面写得都细致入微,在人物方面从开篇到结尾,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出场人物到未出场人物写到了许多,这的确是让苏州人值得自豪的事,一代文学大师,一部千古传奇小说,居然对一座城市钟爱如斯。
在该书第五十三回写到了这样一个人物——慧娘,小说原话是这样交代的:“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这里的故事背景是贾母在荣国府中元宵夜开夜宴,这边贾母的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曹雪芹接着对璎珞笔锋一转,用了一大段落为璎珞的始作俑者慧娘作传,写其出身,写其苏绣技艺,写其名字来历,写其作品之珍奇难得。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是清朝人,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中叶,此时正是苏绣繁盛的时候,文学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这一段对苏绣的描写,对慧娘这一苏州绣娘的描写,正是《红楼梦》对当时苏绣和苏州绣娘情况的一个直接反映。
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 、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到了清代,开始了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用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 ,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 。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而《红楼梦》中慧娘的苏绣应属于这“闺阁绣”一列,其年方妙龄,尚未出阁,且不仗此技获利,所以虽然她的名声早已满天下,但“得者甚少” ,就算是达官贵人家里,也罕有她的作品,物以稀为贵,所以慧娘的作品被人尊称为“慧绣” 。
清代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分布很广的家庭手工业,从事凤冠、霞帔、补子、官服、被面、枕套、鞋面、手帕、扇袋、挂件、荷包、帐帏、椅披、戏剧行头等各种各样绣品的制作。为营销绣品,各种绣庄应运而生,甚至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绣线巷”“绣花弄”等,这也便是苏州被称为“绣市”的原因。其时,双面绣开始出现,标志着苏绣有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在民间除了上面提到的绣娘,还有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林抒、赵慧君、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艺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著名绣家。而曹雪芹笔下的慧娘虽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也可以说是个普通民间女子,她之所以受到巨大的推崇,完全是她绣艺超群,当仁不让所致,“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 。因为即便是以“贾府之荣” ,所得到的慧娘的作品也不过只两三件,自从上年献给皇上两件之后,眼下只剩了这么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足见这慧绣珍贵到何等程度。曹雪芹对于慧娘这一人物的塑造,应当是着眼于当时这一大批卓越的苏州绣娘,以她们作为慧娘的原型来创作的。
清代苏州刺绣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配饰,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形象传神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平”指绣面平展;“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齐”指图案边缘齐整;“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和”指设色适宜; “顺”指丝理圆转;“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慧娘绣的是“璎珞” ,那这璎珞究竟为何物呢?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比如《红楼梦》里一开头写宝玉出场时,就都戴着只“金螭璎珞圈” ,璎珞上自然是挂着他的记名锁和“通灵宝玉” ,宝钗也有一个金璎珞圈,所缀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谶,可有三生石前的旧因缘在宝玉心间,金玉良缘到底还是成了作茧自缚。那么我们这样便清楚了,慧娘所绣的璎珞即属于配饰一列。
在苏州内城景德路旁的环绣山庄里,曾居住过一位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誉为“针神”的苏州女子——沈寿,原名沈雪芝。她吸收了西洋画中的明暗原理,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首创了“仿真绣” ,并受到慈禧的尊重,赐名“寿” ,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刺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沈寿与曹公不是同时代人,且是晚于曹公的,但曹公将“针神”的原型放在苏州来写,其可信度就显得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