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红楼梦》剧照
舞台剧《红楼梦》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落下帷幕,但主题曲《你把爱情还给我》依然久久回荡在我耳边。按照香港导演林奕华的交代,是为了让剧中的男演员快速融入女性的角色,才选用了这一阙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歌。此曲演绎者为女歌星姚苏蓉,她是邓丽君的前辈,台式情歌的一代宗师。
林奕华生于1959年,舞台剧导演、剧作家,创作了大量先锋戏剧,尤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再认识、再创造、再超越”见长。舞台剧《红楼梦》是林奕华的第55部戏剧作品, 2015年就曾在内地巡演。今年林奕华带着他的“红楼”“卷土重来” ,每到一处便引爆“文化炸弹” ,撩拨人们以“庖丁解牛”的热情,对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进行再思考、再审视、再品味。
林奕华选择姚苏蓉为舞台剧《红楼梦》打头略显随意,也令人有些不适应——香港人的红楼难道只是为了怀旧?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欲罢不能——随着剧情深入,听不到姚苏蓉的哀唱我倒若有所失。大抵,仅仅“你把爱情还给我”这一句歌词,便与剧中贾太太的第一句话“你为什么要抢我老公” ,产生了共鸣与互文的效果:都是男人惹的祸,把当年最幸福的女人折磨成“天涯沦落人” ——并非安史之乱那样的时代背景,而是古今中外一样的男人不要女人,女人讨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唯一不同的是,歌词太不讲道理,爱情岂有能还的,顶多如林奕华所说的, “每个人都要补自己的洞”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窟窿,而人掉在这个大窟窿里,免不了修修补补,哀哀怨怨。红楼本如此,贾太太又何必如此执着,歇斯底里地叫嚷着“你为什么要抢我老公” ?曹雪芹的红楼早已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最终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太太与其哭嚎,毋宁高歌一曲“你把爱情还给我”的离歌。
遗憾的是,她没唱,她看不透。如果回到三百年前,曹雪芹会点拨她,没事没事,要么是黛玉,要么是宝钗,要么是晴雯,要么是袭人,下场皆不过是一首“好了歌” ,阆苑里从来就没有“你把爱情还给我”这朵奇葩。
可惜这是三百年后,只能让林奕华给她一个发泄的渠道了:没有烈火烹油的簪缨世家,亦无白茫茫的大地,只有一个高档的“说书馆” ,里面有十二个男性说书人,他们能说能唱能表演,给贾太太讲了十七个红楼故事。贾太太疯疯癫癫,听着看着,一边参与,一边搅局。不管说书人水平如何,她都风月无边,尽显妖娆。男版金陵十二钗,则西装革履,不亦乐乎,既大赚贾太太的银子,又过足了表演的瘾,让曹雪芹的红楼在港式服装大片中再现。这是贾太太的太虚幻境,也是林奕华的太虚幻境,更是香港人的太虚幻境。
现代社会真是好,一切都是商品,只要有港币,便可花钱消灾。贾太太唯一无法买回的,便是以前曾经把自己捧在手心的老公。这是林奕华玩的一个小隐喻:早已迈入发达现代社会的香港,除了维多利亚港湾的“东方明珠”之外,剩下的恐怕就只是贾太太这样的女人,以及她老公这样的男人。
这是现代化的一种必然代价吗?同时,香港的贾太太,也是内地、我们身边的贾太太。甚至,内地的现代化似乎比香港更加斑斓摇曳,拥有更多苦难辉煌的贾太太,比林奕华的十七个红楼故事还要“一把辛酸泪” 。而这应该算一个大隐喻——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百转千回,总是奋斗、受伤、再奋斗、再受伤。不过没事,等我们皆如说书人那般衣着考究、富贵如宝玉之时,再叫千万个贾太太现身说法——那将又会是怎样的红楼一梦呢?
林奕华的“贾太太”并非第一次登陆京城,两年前林版“红楼”便在北京等好几个城市上演过。事实上,林奕华早把四大名著都搬上了“现代舞台” 。一个在巴黎与伦敦摸爬滚打多年的香港戏剧人,竟如此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学,这本身就说明了香港拥有一种既国际又传统的双重文化取向——正如舞台上的“说书人” ,周身上下不敢有丝毫马虎,穿着妥帖到骨髓里的西装,打着英式的领结,却讲着港式或台式的普通话,演着三百年前的红楼。
先不用考量林奕华的审美趣味,至少来自舞台的每一套华服、每一个诱人之举皆足以说明,这样的红楼不是曹雪芹的,也不是红学家的,只属于港人林奕华。也不对,应该说,这便是香港式的红楼,或曰港味古典文学:传统与现代,进进出出,来去自如,纠葛纷乱,全凭观众心有灵犀。
台湾作家杨照认为,林奕华对“四大名著”的再创造,看起来不忠于原著,实则更尊重原著。诚哉斯言,第八场王熙凤与贾瑞的欢场大戏被反转,让王熙凤成了受害人,这的确是剧情的需要,但同时也激发我用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风月宝鉴” :男人为女人可以不要命,女人照样能具有此等“奉献精神” 。尤其现代社会,“贾太太”与“贾先生” ,不正“男女平等” 、好说好散,一块谱写着更为劲爆的“风月宝鉴”吗?
有了对比,才有风月宝“鉴” :至少“贾太太”不管“真假” ,还被叫作“贾太太” ,而黛玉,自始至终,连一个“假”的身份都没有。黛玉比“贾太太”更凄凉,她倒只能病怏怏地向宝玉哭唱:你把爱情还给我。
看来,人间万象,个人自有个人的苦,每一个人的眼泪,都只能每一个人自己收藏。
有人说,香港文化的现代性有三个标杆人物,即王家卫、林奕华、林夕。我不管什么现代性,我只知自己舒舒服服地受用了三个小时,如泡了一个热水澡,做了一个通体按摩。完了还余意未尽,回家后把主题曲《你把爱情还给我》怀旧了一百遍。
所以,与其说林奕华要阐释的是现代人的焦虑,要解构的是每一个人如何补自己的洞,毋宁说他渴望观众能够在他的红楼中消愁解忧,获取至少三个小时的蕴藉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