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梦书当枕
栏目:心语
作者:陈晨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现在想来,幼时的我一定不是爸妈心目中的“好孩子” 。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母认识的人中也没有出过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人,“爱劳动,耐吃苦”就是当时父母心中“好孩子”的标准。而我显然离这个标准很远,我太爱看书,常常因为看得入了迷,忘记妈妈交待我的家务活。农忙时节,天色暗尽,妈妈拖着一双泥腿疲惫地回到家,看见家里还是冷锅冷灶,而我则在痴痴地看着书,年幼的妹妹在门外跳着橡皮筋。妈妈气极了,顿时朝着我咆哮开了: “就知道看书!看书!看书能当饭吃?村里那么多小姑娘,哪个像你这么懒的? ! ”

  那时的我,考试常常拿第一名,每个学期都带回家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爸爸妈妈把奖状一张连着一张贴在墙上,几年以后,整面墙都是我的奖状。但他们从来没有过多的欣喜和骄傲,把这一切都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而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好而受到父母额外的宠爱和赞扬。那时候,他们整天弯着腰在田里劳作,他们只看到一粒种子播种下去,慢慢地发芽,慢慢地长大,慢慢地长出果实,他们专注于用勤劳的双手种出更多的粮食,他们不会明白知识可以改变生活,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那时的他们不可能想到,他们的女儿将来可以靠“写字”来养活自己。

  那时候的我,当然也不可能预见自己的未来,没有想过自己将来可以不做农民。我只是由衷地热爱着书本,这种爱与生俱来,不带任何功利心。

  到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几乎看遍了学校里有限的几本藏书,我开始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零花钱节省下来,偷偷摸摸地跑到镇上的供销社买书看。最初买的是几分钱一本的绘画连环画,有《林海雪原》 《水浒传》等,钱稍微多一点,我就可以买两角八分的电影连环画,像《刘三姐》 《铁道游击队》等。买回家的书,我都藏在枕头下面,晚上躲在蚊帐里偷偷地看。

  在我初中的时候,妈妈去了社办工厂上班,爸爸做了镇上医院的临时工,家境渐渐地有所改善,我用来买书的零花钱多了起来,我的书也慢慢地多了。我在小床的内侧放了一块木板,整整齐齐地码上一排书。临睡前,我必定会随意地抽出一本书,任意看上几页,然后在“三更有梦书当枕”的滋味中酣然入睡。

  几年下来,我的小床已经挤不下我越来越多的书了,我开始对这种“书似青山常乱叠”的状况表示不满,我渴望有一个书柜。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审美眼光里,我觉得最漂亮的书柜应该是那种米黄色的,高大,宁静,我心爱的书们透过玻璃争先恐后地向我发出争宠的笑。我要求了几次,但做这样一个书柜价格不菲,爸妈显然有点舍不得,所以他们的态度在我看来总觉得是敷衍和糊弄。

  我决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在后院丢弃的废铁中,找到了两个差不多一米高的铁架。常年日晒雨淋,铁架已是锈迹斑斑。我艰难地把它们搬进屋,找来砂皮,使劲地除去铁锈,又笨拙地涂上防锈漆,还找来几块木板,擦洗干净,搁上铁架后,将所有的暴露部位都糊上一层纸。傍晚时分,我筋疲力尽,满身铁锈和油漆,但仍然兴致勃勃,因为终于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架。

  我把它放在房间的一角,整整齐齐地放了一层又一层书。很简陋,但我却真诚地为它骄傲。爸爸妈妈晚上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拉着他们来参观,期待着他们的惊叹。他们久久地不说话,轻轻地抚摸着我的书架,眼睛里有了温柔和疼爱。也许那时我还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但因为爱,他们也就纵容了我的嗜好。

  1986年,我家造了楼房,从此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因为没钱做装修,所有房间都是一色的白壁,唯独我的书房贴上了墙纸。令我意外的是,书房里居然还站着一个高大的书柜,是我一直向往中的款式和颜色。听爸妈讲,那个书柜要270元,是他们几个月的工钱,妈妈嫌贵,但爸爸说孩子喜欢,就给她买吧。那时没有交通工具,整整六里地,爸爸妈妈就徒步把这个高1 . 8米、宽1 . 5米的书柜抬了回来。我悄悄地转身,不让爸妈看到我夺眶而出的眼泪。

  在那间书房里,我度过了最快乐的读书时光。因为没钱买书桌,妈妈陪嫁的梳妆台就做了我的书桌,那一大块镜子便成了挂在我面前的一幅大自然的画了。春和日丽,轻轻推开书房门,等候在门外的阳光便急不可待地涌了进来,拉开画面的帷幕。一望无际的绿色作了背景,悠悠的蓝天,依依的白云,亭亭的小树,艳艳的菜花,袅袅的炊烟,乡村的一切让我的画绚丽而宁静。兴致来时,我会把大书柜里所有书都掏出来,铺满一地。我赤足挽袖,居中而坐,在春天里读书,读整个儿的春天。抬头远眺,春天摆在我面前;埋首书丛,春天装在我心间。春融融,乐亦融融。

  就在那间书房里,我开始学习写诗。没有学养丰富的师长可以指导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交流,纯粹是凭着一股痴劲整夜整夜地瞎琢磨,买了很多诗集不停地看,不停地摹仿,写了撕,撕了写。

  后来我走了一条不很循规蹈矩的人生之路,命运告诉我说:“你不用做农民了,因为你太懒了,做不好一个农民。 ”于是我做了一个靠写字为生的警察。但是,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始终觉得自己本质上还是一个农民,像农民一样勤劳,像农民一样坚韧,像农民一样吃苦耐劳,只不过我耕种的是心田。

  如今,妈妈在市区给妹妹带孩子,她硬生生地把我塑造成了外甥的偶像,外甥是听着我的故事长大的。妈妈很欣慰地说外甥安静、爱看书,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我会不免“嫉妒”地想,为什么他爱看书从小就是“好孩子” ,而我竟然要奋斗到今天才会成为爸妈心中的“好孩子” ?

  我有时也会写一些文章,故意用爸爸妈妈的名字发表,然后把稿费寄给他们。每当这时,他们会特别幸福和满足,仿佛那钱不再是单纯的钱,他们会用有限的想象力赋予这钱不尽的涵义,乐上很久。而我,想到能够用至爱的读书嗜好,带给至爱的双亲以满足,也就为此感到幸福和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