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西“三线”展石刻精品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历时两年完成修缮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王成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  王成功)  沿着北京海淀长河北岸行走,会发现在白石桥东边不远处有一座古树参天的寺院——真觉寺(又称五塔寺) 。1987年,这座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寺院被改造成一座展示北京地区石刻石雕精品的专题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历经26个月的关门整修,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舍的大规模修缮和基本陈列改造已经完成,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重新开放。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收藏北京地区的北朝造像、唐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碑及名家书法刻石等石刻藏品2600余件套。在此次基建改造的同时,博物馆推进了“北京石刻艺术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列的升级改造。此次展览充分考虑石刻藏品体量庞大笨重与古建遗址在空间上有局限性等特点,围绕遗址环境特色,按照石刻学分类标准布局,陈列面积达3900平方米,展示753件北京地区石刻文,摩崖、四合院台阶、“大石出山记” 、 《成亲王刻帖》模型4套。“此次展览紧紧围绕着馆藏北京地区的石刻文物的精品、珍品、孤品展开,开创了‘石上真草’的期刊展览新模式、开辟了‘金石走廊’儿童厅和‘金石书院’科普互动讲堂,精心策划了中、东、西三路展览路线。 ”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介绍道。

  中轴线展区自博物馆大门从南至北,沿真觉寺的中轴线,经大雄宝殿、金刚宝座直至后罩楼中厅,共有4个展点单元,其中“真觉年轮——真觉寺历史沿革展”别出一格,以真觉寺大雄宝殿遗址为展区,保留了遗址上的汉白玉须弥座等石刻遗迹。

  东线展区从南至北设置了6个展点单元,分别为综合记事碑展区、耶稣会士碑展区、祠墓碑展区、会馆石刻展区、金石书院和后罩楼东厅展区。西线展区从南至北设有5个展点单元,分别是陵墓石雕展区、寺观碑展区、墓志展区、金石走廊展区和后罩楼西厅展区。陵墓石雕展区展出了元代的石翁仲、石象生,明地宫的石椅、明代太监石墓、清石享堂、石五供等80余件陵墓石刻。

  3条展览路线参观完毕,观众可以看出此次展览打破了“通史展”传统框架思路,以石刻学分类为学术依据,没有苛求石刻通史在时间和类别上的完整性。此外,为了让观众走近石文化,石刻艺术博物馆将绝大部分的藏品与观众之间或以绿植或以散沙稍作分界,除了为碑廊墙上镶嵌的石刻做了钢化玻璃保护罩外,其余近80 %的藏品基本为开放式的陈列,有些甚至与观众零距离。“石刻艺术博物馆克服了玻璃展柜的局限,使观众在藏品之间闲庭信步、身临其境地感受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缓和了石刻生硬冰冷的陌生感。同时每一个石刻展区在加固地基时预留绿化带,栽种了宿根植物,郁郁葱葱的花卉,使沉稳的、色彩单一的石刻展区,焕发了勃勃生机。 ”王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