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的艺术人生与新中国文艺事业相伴而行,他是亲历者、见证人,更是其中杰出的创造者。在李默然逝世三周年之际,回顾、缅怀与研讨他的艺术人生,对于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肩负为时代塑魂铸魄的神圣使命、不断攀登当代文艺新高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李默然是从东北黑土地走出来的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话剧舞台和银幕、荧屏之上,出演了一大批颇负盛名的舞台、影视剧目,创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和形象至今仍广为传诵,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宝库中永恒的经典。戏剧大师曹禺生前曾高度赞赏:“很少有人能像李默然那样保持这样永久的艺术青春。50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活动。他走过了一条不间断的持续探索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连串闪耀着生命灵光的人物形象。 ”李默然以他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文艺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一面领军旗帜,奠定了他在广大观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回顾李默然走过的历史足迹,可以说,他的艺术人生,是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为自己挚爱的艺术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他毕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提倡创作要源于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提倡对生活素材要有充分“消化”“变化”和“溶化”的过程,把内心体验与技术手段完美结合后再进行艺术的创造。他坚持认为文艺不能脱离时代的需求,不管是莎士比亚、雨果、莫里哀,还是老舍、曹禺,其经典作品之所以到现在还继续上演,最深刻的原因在于真实、深刻地反映出所在时代的根本性问题。他坚持心系人民、心系观众,认定任何艺术,离开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他以自己的实践反复告诫后人:无论什么时候心中都要装着人民,为人民提供健康有益的文艺作品,人民就认可、就褒奖;反之则遭到唾弃。毕生保持艺术与人民、与生活、与时代的血肉联系,成为他独树一帜的“李派艺术”的创作基石。
回顾李默然走过的历史足迹,可以说,他的艺术人生,是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度的社会责任,用精湛的艺术来关注国家命运、推动文化进步的一生。他坚持把做人与从艺相统一,低调做人、高调演戏,始终保持艺术大家高尚的情怀和品格。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他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个演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坚持认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关心国家的命运;必须追求真善美;必须摆正普通人的位置。艺术要用优秀的作品和先进的文化去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就必须让观众在观看演出时,能得到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特别是在文艺界“泛娱乐化”“泛市场化”倾向泛滥之时,他一再强调,如果以闭门造车乃至胡编乱造,代替了满腔热情,代替了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愿望诉求,一味搞所谓的消遣、娱乐和搞笑,就会让观众无所适从,戏剧的职能就会逐渐被削弱、被矮化。我们要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激励人们向上斗志,陶冶人们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就要精诚敬业、牢记使命,不能把文艺工作推到单纯娱乐的境地。这充分显示了一个老艺术家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与社会担当。
回顾李默然走过的历史足迹,可以说,他的艺术人生,是以严谨态度、激情创造、务实作风,对艺术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一生。他坚持“守住本来的、吸纳外来的、着眼未来的”艺术原则,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他认真挑选每一个剧本,严肃对待每一个角色,不管制片资金多雄厚、题材多时髦、导演名气多大,他只选择他认为对得起观众的本子;对每一次创作他都精心准备、精益求精,把本色出演与性格化呈现、生活质感与艺术夸张等对立因素辩证统一起来,善于在关键时刻、在一连串的情感爆发中,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塑造出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面对各种名利诱惑他岿然不动,甘于清贫、耐得寂寞,坚持把留给观众几个永远活在他们心里的艺术形象,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最高奖赏。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艺术追求和奉献精神,让他成为社会公认的德艺双馨的艺术楷模。
当代文艺的发展进步,需要更多的李默然式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