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首发式现场本报记者 张志勇 摄
本报讯(记者张志勇) 6月18日,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在湖北宜昌举行首发式,该志书包含13个县卷本、累计650万字,每个县卷均分为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民俗人物四卷,全面忠实地记录了宜昌市境内各民族各地区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民俗文化事象。
林继富、王作栋、傅广典等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了《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的学术成就,认为这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实施以来最显著的成果之一,为其他省市县卷本民俗志的编纂提供了“宜昌模式” ,树立了书写典范。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表示,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为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伦理学、方言学界提供了翔实的研究依据,为民众开垦了一块可供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 ,为地方保存了一份内容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记忆库。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该志书对宜昌地区难见经传的民俗事象进行科学记载,是惠及子孙后世的重要工具书。“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可以说是泽被后学,将来很难再有机会启动这样的修志工程。 ”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说。
首发式上还对该志书编纂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据了解,宜昌市各县市区民俗志的编纂工作于2010年7月启动,由宜昌市文联、宜昌市民协组织全市300余名民间文化骨干,联手地方志、文化、新闻、政协文史行家里手和三峡大学文科教授,历时5年奋战,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