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志·湖北卷》的示范本
作者:傅广典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民俗志·湖北卷》的编纂起于宜昌。

  《中国民俗志·湖北卷》是《中国民俗志》系列工程之一,源于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湖北是积极响应的省市之一。

  湖北地缘圆满,包含着山地、平原、大河、湖泊等全部的地貌特征,民众自古以来具有农耕、渔猎和游牧这三大生产和生活方式。民族分布,湖北和全国一样共有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83万。百人之内的民族有28个,千人之内的民族有10个,万人之内的民族有9个,超过万人的民族有6个。有1个民族自治州、 2个民族自治县、 12个民族自治乡(镇) 、 20个民族自治村。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恩施、宜昌、十堰等地。

  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是民俗志编纂的两个重要依据。湖北的民俗也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而决定了东部与西部不同,南部与北部不同,中部与东西南北也各不相同。当然,由于历史上人口的迁徙与流动,地方民俗不断发生变异和融合,但是本地传统民俗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的编纂,不仅尊重《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工作手册》既定的编纂体例,又在民俗志编修理论上有独到之处。其整个编纂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从民俗志编修理论上不断化解疑点难题的过程。宜昌的“政府牵头、文联担纲、多方联手”这样一种编纂模式,对全省的民俗志编纂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中国民俗志·湖北卷》的编纂,既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既是国家文化工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又是湖北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的全球化正在消解文化的民族性。如何保护民族文化的血脉,是历史赋予给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毫无疑义是《中国民俗志·湖北卷》的示范本。

  (湖北省民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