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一路风景》
栏目:品读斋
作者:周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路风景》 任启亮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路风景》是任启亮的第一本随笔、散文集。这本集子里所选的六十多篇文章记录了作者从风华少年及至天命之岁的心路历程。《一路风景》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质朴的文字中流淌着最真挚的情感。

  真情深感是散文的生命,也是散文的本质。而语言文字的质朴,小而言之是个体散文作家创作的一种习惯,大而言之是散文创作群体所倡导或践行的一个流派。以朴实的文字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是散文作家最“吃功夫”的一件苦差,它需要散文作家养之有素的娴熟技能和不拖泥带水的情感投入。在《一路风景》里任启亮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初识皖南》一文写于作者离开安徽到北京参加工作近三十年后的2011年,文中写到:“车子已经驶入皖南地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车窗,为的是能够感受一下皖南的气息。……静谧的夜,漆黑一片,微风轻轻吹过,把湿润的空气吹进鼻腔,温柔而清新,散发着甜甜地香;繁星点点密布天空,感觉离我没特别近,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了。 ”质朴无华的文字表述中我们解读了作者对皖南的一往情深,对故乡的迷恋和赞美。这是游子对故乡的情感,是儿子对母亲的深情拥抱。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的自觉大爱是天南海北的一般外地游客不能生发而出的。《饺子的魅力》 1999年6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尔后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向全国电视观众推荐欣赏。作者对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司空见惯的饺子情有独钟。文中写到:“任何其他面食都不能动摇饺子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难与之媲美。饺子不仅平时备受推崇,逢年过节更是大放异彩……”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情感,是我们平民百姓的一种基因遗传,长期生活在聊以果腹的漫漫岁月里,享用一顿有面、有菜、有肉的饺子是老百姓极为奢侈的美餐。所以说这种情感是真实真挚的,而不是今天我们酒足饭饱之后的故弄玄虚。在《母亲蒸馒头》一文中作者写到:“母亲蒸的馒头,只要一闻一看就想吃。第一锅刚揭了笼,大家便蜂拥而上,一人拿上一个,速度快的干掉两个,不用任何菜,转眼间一扫而光。……母亲乐得合不上嘴,一边揉面一边说,甭急,下一锅马上就好……”浓浓的母子情,其乐融融的兄弟姊妹情跃然纸上。大蒸馍是平日里喝惯了稀汤寡水的孩子们的饕餮盛宴,巴不得可着肚子吃个饱呢。过年馒头又是母亲最拿手、最精心的杰作,好吃自不消说,尽饱吃才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而母亲呢?“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就没有吃过白面馒头,她甚至在吃那种‘双色龙’时,也把外面包着的一层白面的塞进我的嘴里,而自己只吃里面的粗面。 ”这种朴素的语言营造了浓郁的感情氛围,如果没有度过那个时代,没有经历那个场景任何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天才作家也是无能为力的。

  作者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读的是原煤炭部的一所师范学院,学中文的,毕业分配进入了原煤炭部。在《煤缘》里,作者抒发了与煤炭职工的不解情缘。虽然工作几经变迁,“仍然住在煤炭部大院里,一张《中国煤炭报》 、一本《阳光》杂志,一直是我手头的必读之物” 。

  记得有一首风靡一时且流传甚久的电视剧主题歌,歌中唱到:“匆匆忙忙,赶路搭车,一路上的好景色,没有细琢磨,回到家里还照样推碾子拉磨……”初听这首歌时,我也就刚过“不惑之年” ,感触颇深,试想多少熟识或不曾谋面的各色人等因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没顾得上仔细琢磨一路风景。任启亮有幸成长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流金岁月,时代给我们创造了琢磨一路风景的客观条件,琢磨风景是一个观察、梳理、沉淀、思考的幸福过程,任启亮有着琢磨风景的自觉意识,日积月累《一路风景》也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了。

  当然,任启亮从不算太富裕的淮北农村一步步走来,读大学,进北京,又从中央机关没有任何职务的一名普通人走上国家领导岗位,他的历练,他的眼界,他的学养,他的品德,他所经历的过往诸事应该比《一路风景》这本集子所折射出来的东西更丰富多彩,更耐人寻味。我们期望在今后漫漫的岁月里,任启亮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