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艺术隐含了内在的坚韧美
——戏剧梅花奖得主孙劲梅谈京剧
作者:智联忠  来源:中国艺术报

  程派最终讲究的是沉稳、含蓄,是情感的控制力。把握好程派真的很难,性格张扬的人是演不好程派的。 

孙劲梅在京剧《锁麟囊》中饰演薛湘灵

  孙劲梅,国家一级演员,程派青衣,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任福建京剧院演出团团长。她师从程派名家张曼玲,表演庄重大气、内蕴深厚,嗓音刚柔相济、音域宽厚清亮。曾先后荣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 ,文化部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汇演“表演奖” ,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提名奖”等诸多奖项。孙劲梅遵循纯正的程派风格,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唱腔起伏跌宕、以情行腔、以腔抒情,准确表现人物情感,在幽咽低回中隐透着一股清亮与刚劲,属“亮嗓程派” 。在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她凭借在新编历史剧《才女鱼玄机》中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成功摘得梅花奖。近日,笔者对孙劲梅进行了深入访谈,探寻京剧的艺术特色、流派风采和发展前景。

  智联忠:请谈谈您是如何在《才女鱼玄机》中成功地塑造鱼玄机形象的?

  孙劲梅:要塑造好鱼玄机这个人物,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及其结局的必然性极为重要。首先,鱼玄机出身社会底层,其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其次,她是天赋极高的女诗人,有着文人清高自傲的性情;第三,她对爱情的向往纯真而执著,对情侣的追求专注而热烈。正是这种多重性格的交织,才使得鱼玄机在遭受打击后表现出异乎常人的举动,进而发展为“诗文候教”后的种种沉沦放荡的表现,以至于落得个令人痛心的结局。

  在本剧导演刘作玉的阐释和指导下,我逐步把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完美演绎鱼玄机“希望到失望”的过程;二是精准表现她“失望到堕落”的过程;三是误杀侍女绿翘后,情势陡转,她在陷入惊恐、痛苦和忏悔后,最终选择自焚的悲剧结局。我运用娇俏的闺门旦唱腔和身段,描摹了一位清纯可爱、富有幻想的少女;用青衣行的细腻、娴静渲染了她婚姻受阻后的悲愤、凄凉;通过对身段和动作适度夸张,表现了鱼玄机的放荡不羁;误杀绿翘后的一段戏,我充分运用自己“亮嗓程派”的特点,通过大段激越、悲怨的[反二黄]唱腔反映了玄机波折、凄楚的一生,并将全剧推到了高潮。

  在唱腔方面,我虚心倾听导演的处理意见,努力向曲作者、著名作曲家万瑞兴老师请教,逐字逐句地琢磨词句,又与乐队逐段磨合,最终在演唱上升华到新的高度。在唱法上,我掌握了程派唱腔那低回婉转、藕断丝连的演唱风格。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努力学习并掌握了高腔时游刃有余、低腔时气沉丹田的技巧,使我的声音增加了厚度。同时我采用不同的高区和力度,使唱腔更贴近人物,达到声腔打动观众内心的艺术美。

  智联忠:在《才》剧中,动听的程派唱腔着实令人陶醉。那么,你在众多的京剧旦角流派中,为何独独选择了程派?你对程派艺术的认识是怎样的?

  孙劲梅:我10岁在福建艺术学校京剧班学习,所学行当为青衣。学校为了给我们打好基础,要求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各行当的戏都要学。那个时候还比较小,对京剧流派根本就不知道,程派对于我来讲更是非常陌生的。1985年,北京的陈宝贤老师来学校传授了《贵妃醉酒》《宇宙锋》 《二进宫》三出戏,最后他特意教了我一出《锁麟囊》 。我感觉他当时可能认为我比较适合程派,从此我和程派相识了,喜欢上了程派,于是到处买磁带、找老师来学习。1987年,经人介绍拜张曼玲老师为师,随后学习了《四郎探母·坐宫》 《陈三两爬堂》和《三击掌》 ,开始规规矩矩地学习程派戏,这才真正踏入了“程门” 。从此,我就迷上了程派艺术,一发不可收拾。

  程派艺术,是一种含蓄、典雅、外柔内刚、和谐的美。程派美是一个系统、规整的系列,服装、头饰、化妆、台步、唱腔都是一种规范、秀气、沉静的美,它像梅花一般,从不张扬,却傲雪争春、千姿摇曳。程派的唱腔是最为突出的,它蕴含的是一种低回婉转、凄楚幽咽、断断续续、如泣如诉而又苍劲有力的韵味。演员要想达到对程派唱腔的完美控制是很难的。这种独特的风格特征,似乎具备了中国传统优秀女性的品格,隐含了一种内在的坚韧美。学习艺术流派不能死学,要抓住它的精髓和本质,我学习的“亮嗓程派”就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把握程派的。程派最终讲究的是沉稳、含蓄,是情感的控制力。这种感觉和我个人的性格是非常吻合的,把握好程派真的很难,性格张扬的人是演不好程派的。

  智联忠:成功地塑造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着实不易。一个京剧演员的成长、成熟又需要具备哪些重要因素呢?在您的艺术成长历程中,哪些人起了关键作用?

  孙劲梅: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京剧又是戏曲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一个京剧演员的成熟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具备先天的基本的条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名师的教授和名家的指导,组织、领导的培养,时间的历练和灵气等都很重要。另外,演员艺术水平要想获得较大提高,还必须通过排演新的剧目来提高创造能力。学习传统戏有老师的教授,完备的表演、唱腔,使得这种学习更多的是模仿。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戏简单、好演,单纯的模仿容易流于形式,要想演好则必须深入分析剧本、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新编戏则没有可现成模仿的东西,因此表演难度比较大,动作、唱腔、念白、情感的把握等都要认真思考。当然,只有这种深入的思考、探究,才能演好新戏,才能不断深入传统戏,进而提升表演艺术水平。

  一个演员的成熟、成名,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优良的合作团队。张曼玲老师、刘作玉院长、万瑞兴老师、琴师马照琛、马金龙等对我的表演、唱腔等方面的成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长期和琴师的吊嗓、排练、演出等合作中,逐渐达到了默契,以至于我的一个气口她都能感觉得到。刘作玉院长和张曼玲老师在我的发展中是很关键的,当年我“下海”开美容院,是刘院长把我重新拉回京剧舞台的,我们俩在合作《成佛记》 《北风紧》《才女鱼玄机》中不断交流形成了一种完美、和谐的创作关系。

  智联忠:你能否谈谈对于当前戏曲创作中大制作、大场面的做法?

  孙劲梅:这样的做法恐怕更多的是对戏曲的破坏。戏曲本质的特点还是“一桌二椅”的空灵、简约美。京剧艺术还是以演员为中心的。宏大的布景、制作大大破坏了京剧艺术的美。传统戏曲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大场面的设置和绚丽的灯光,同样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至今仍然传演不休。舞台上的豪华布景、过多的实景装置,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演员在台上的表演。那些大的布景让演员在台上都跑不动了,禁锢了演员的表演,有些布景在舞台上直接把演员“吃掉了” 。以我们单位近年来创作的几台戏为例,如《北风紧》《才女鱼玄机》 《清风亭》 《司卡班的诡计》等作品,都没有采用大制作的手法,但是依然很唯美、很成功,观众也很喜欢。在乐队方面,我们这些作品也没有采用大制作,都是以京剧文武场为基础适当加入民乐来丰富音乐,没有采用交响乐的形式。

  不过,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服装、音响、灯光等方面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方面的进步,都有利于戏曲艺术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智联忠:面对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你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的未来怎么看?

  孙劲梅:应该说,现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把观众分流了,目前戏曲的观众减少了。不过我相信,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价值的深入认识,京剧的观众会不断回归的。另外,京剧等一大批优秀的戏曲剧种应该不断地走出去,在剧目的宣传上应该更多地得到投入,这一点和电影、电视相比做得极为不足。就是与戏曲最为繁盛的历史时期相比,现在各个剧团、剧目的宣传工作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戏曲界人士在民族文化事业上的坚持和努力,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从福建来看,这些年京剧观众已经有所回流,戏迷年龄段也逐渐年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