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的成长与蜕变
栏目:记者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戏剧是艺术家提出的一连串疑问。每部戏剧都是一个恳求、一个征询、一个期待,而其回答就是观众的呼吸、心跳和眼神,含蓄而悠远……”在本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开幕仪式上,身为艺术总监的孟京辉不无激动地说:“让戏剧在我们身边发生,它是青春的果实,它是漫长的旅程,它是存在的源泉,它是丰硕的希望。 ”

    从非黑即白到绚丽多彩

    国际青年戏剧节,它的英文名称是The Fringe Festival。其中的Fringe一词,除了麦穗、边缘的原意,孟京辉说他更愿意将它翻译为“锋芒” 。青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期,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取不尽的理想,也有着初入社会所需要的勇气与能力。因此青年人做的戏,就应该是锋芒毕露的、无所畏惧的。

    2008年,孟京辉、北京市剧协秘书长杨乾武和被称为“中国小剧场戏剧之父”的傅维博,创办了首届北京青年戏剧节,并以“戏剧革命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为口号,推出了11位新锐戏剧导演,演出了10部原创戏剧作品。同时还举办了戏剧音乐会、戏剧大棚、戏剧论坛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孟京辉手绘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小斑马作为青戏节的LOGO,非黑即白的色彩也体现出青年戏剧人特立独行的桀骜姿态。

    2009年,以“锐意进取、创新无限”为主题的第二届青戏节,囊括了22位青年戏剧人创作的21部原创剧目,并推出8部剧本朗读作品,同时举办首演之夜、视觉引导戏剧舞美展等活动,“小斑马”迅速成长。

    2010年,青戏节以“骄傲的青年,骄傲的戏剧”为口号,同时升级为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邀请到来自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和韩国的国际级优秀剧团来京演出。此外,还首次推出“致敬大师”单元,英国戏剧大师品特的4部作品被国内的青年导演搬上了青戏节的舞台。这一届演出的中外作品达到35部,不仅剧目比初创时多出两倍,当年黑白分明的“小斑马”也披上五颜六色的衣装,骄傲地投向了更加广阔的戏剧世界。

    2011年7月,青戏节代表团来到法国,中国青年戏剧导演的作品亮相国际最大的现代表演艺术盛会——阿维尼翁戏剧节,共演出近200场,令国外观众大呼过瘾。从阿维尼翁载誉而归,中国的青年戏剧人不仅赢得了国际戏剧界的赞叹,也带回了更多精良的国外作品。于是,第四届青戏节便以“世界,你好”为主题,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57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上演,真正展现青戏节的国际性。其中还特别增设“阿维尼翁的味道”单元,挑选出6部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最优秀的作品,让观众不出国门也可以领略到当今法国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今年的第五届青戏节,共汇集30部内地剧目、 5部港台作品,以及全球15个国家的18部国外剧目参演。青戏节这匹曾经只有黑白两色的“小斑马”如今已愈发绚丽夺目,它带着不变的热情与执著,在戏剧的舞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国际范儿”背后的返璞归真

    今年青戏节的开场便“国际范儿”十足,一场名为《关于飞翔的湖泊》的演出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来自西班牙的索尔·比克集编导演于一身,已创作并演出30多部兼具融合与创新的舞台剧作品。此次带来的这部《关于飞翔的湖泊》中,她以“反思过去”为名义,按照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特点将整场演出打造成一场摇滚音乐会。在贝斯、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的交相辉映中,传统芭蕾、踢踏舞、弗拉门戈等流派的舞蹈被她以颠覆的方式演绎出来。看似混杂的风格下,在各种流派间的游移,恰恰成就了她独有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其中有一段舞蹈,索尔·比克完全是匍匐在地上模仿蛙的动作。观众通过投影在幕布上的剪影看到她的姿态,不炫技不作秀,完全自然地表达,却以自身蕴含的丰富能量完成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与阐释。

    德国纽伦堡纸剧团用一张最为普通的白纸,通过两名操作者在现场不断涂抹、剪裁,配合着灯光的投影,完成柏拉图《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对“爱”的描述。演出的文本内容易于理解,表现形式也颇具趣味性,创作者在这部看似“玩”出来的戏中,却恰恰体现了小剧场戏剧所特有的“举重若轻” 。当演出结束时,舞台后方还铺着一张白纸,请观众们写下自己认为无价的事物。每个人提笔的那一刻,便也从这短小的剧作中获得了启迪。

    “阿维尼翁”的启示

    1947年,法国著名导演让·维拉尔为了让历经战争洗礼的法国文化得以复苏和振作,创立了阿维尼翁戏剧节。60多年后的今天,小镇阿维尼翁已变身一座戏剧之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爱好者。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城市如露天的聚会,大家讨论着演出的剧目,分享彼此的观剧体验,让戏剧真正成为了一种生活形态。

    去年开始在青戏节中设立的“阿维尼翁的味道”单元今年得以延续,朱利安·高拓的《想象的世界》 、玛塔滑稽剧团的《尤利斯战役》 、艾维吉尔舞团的《暮之花》和名祖舞团的《影舞》 4部作品虽然风格迥异,却也都让观众津津乐道。特别是其中的《想象的世界》 ,不借助任何布景和装饰,甚至没有一句台词。那融合着巴斯特·基顿、卓别林和匹诺曹三人特点的小丑,滑稽、天真又温和,一上台就能让人欢乐。小丑的扮演者朱利安·高拓来自极负盛名的太阳马戏团,整场演出他完全用自己独特的口技和默剧天赋,将在座的每一个人带回了简单而无忧的童年时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刚刚从今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载誉归来的青年导演赵淼,也带着他的作品《水生》亮相青戏节。这部以傩剧面具为主要元素、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王六郎》的肢体戏剧,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一个古老的故事演绎出仿若水墨画般飘逸隽永的味道,浓墨处酣畅淋漓,留白处又余味深长。能够与更多国家的戏剧人交流,并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正代表着当今中国青年戏剧人的追求。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一路走来的这5年中,搭建起属于青年的舞台,成就了一批创意十足的好戏。也如阿维尼翁戏剧节一样,让京城每年的秋天成为了戏迷狂欢的节日。无数青年戏剧人在艰难中快乐地尝试,无所畏惧地坚守,结出丰硕的果实,并踏上更为漫长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