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清晨,著名剧作家李龙云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微微细雨中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前来送行的有李龙云生前在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艺的同事和好友们,还有他在北大荒十年间结识的“荒友”们。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李龙云曾创作出《荒原与人》 《小井胡同》 《万家灯火》 《天朝1900》等话剧,被认为是兼具丰富人生阅历与过人写作才华的重要剧作家, 20世纪末曾被评为“当代中国最有潜力的剧作家” 。步入耳顺之年的李龙云,原本有望留下更多传世佳作,却于8月6日因胰腺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
李龙云1948年11月生于北京, 1966年7月在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 1968年7月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1978年3月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学习, 1979年9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为研究生,后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师从著名剧作家陈白尘教授, 1982年1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任编剧, 2002年4月调入国家话剧院, 2006年5月起担任剧目创作策划中心主任,主抓全院的剧目创作工作, 2008年11月在剧院光荣退休。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第九届、第十届特邀委员、“话剧百年”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北京分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
《荒原与人》剧照
1972年冬,李龙云在《中国文学》 (英文版、法文版)上发表处女作——诗歌《风雨楼中的歌》 。1973年开始从事剧本创作工作,在北大荒插队期间,就曾写下过十余部独幕剧、多幕剧。1978年冬,创作的四幕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 ,荣获新中国成立30周年优秀剧作奖。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创作的五幕话剧《小井胡同》 ,荣获新中国成立40周年创作奖一等奖,该剧本被收入《中国戏剧年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中国当代十大正剧集》 《中国当代五十年文学作品精选》及新版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
在北京南城度过的童年岁月与“文革”时在北大荒的热血青春,这两段经历日后都成为李龙云从事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他最重要的两部剧作《小井胡同》《荒原与人》亦与这两段重要经历相关。
著名戏剧评论家、翻译家童道明认为,“李龙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剧作家,从《小井胡同》到《万家灯火》 《天朝1900》 ,他是老舍之后第二个写北京市民生活的剧作家。他还改编了老舍的《正红旗下》 ,可称得上是老舍先生戏剧传统的继承者。 《小井胡同》是表现‘文革’黑暗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他对北京市民生活亦非常熟悉,所以后来写出了《万家灯火》 。 ” 《小井胡同》以北京南城一个小胡同为背景,描写了一群普通老百姓从解放前夕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的风风雨雨。《万家灯火》以金鱼池地区危房改造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平民百姓的鲜活形象。 《天朝1900》则表现了一百多年前庚子风云中北京城的众生百态,在舞台上展现了一批中国人的群像。
《万家灯火》剧照
“落马湖荒原上走来了一群拓荒者,他们没有爱的权利……”这是写在《荒原与人》开头的话。《荒原与人》写于1985年,讲述了一群知青在黑土地上的残酷青春。该剧一经发表便引起巨大反响,曾荣获1988年曹禺戏剧文学奖, 1989年获新中国成立40周年荣誉奖。虽然被众多大导演看中,但这部《荒原与人》自从问世就被戏剧评论界预言为“首演一定会失败” ,因为它在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写法,时空的变换相当频繁,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在舞台上很难表现。1987年,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徐晓钟曾带着巩俐、伍宇娟这班表演系的学生到北大荒体验生活,而且分配了角色,原定1989年上演,后来因种种原因流产。此后,北京人艺在林兆华导演的带领下,导演任鸣和编剧李龙云等也到东北体验生活,但依然没有成功上演。2006年,该戏再度上马,由国话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亲自担任导演,亲自点兵完整排演,这次演出亦令作者李龙云深感满意。
《荒原与人》原名《撒满月光的荒原》 ,李龙云曾解读,“在这里,‘荒原’不仅仅是个空间概念,也是个心理概念……人,总要靠某种信仰的支撑才能生存。但当旧有的信仰在人身上逐渐失去力量,而生活往往又不能迅速提供一个新的信仰来弥补人精神上的空虚,人的头脑里出现了一个可怕的空间,人性的天平随之打翻,人性开始流动。这种‘两次信仰之间的状态’ ,就是心理荒原状态。 ”他曾表示,“这部戏力图接触一些人类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在命运面前的倔强与悲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自尊与自卑;人和自身与生俱来的弱点的对抗与妥协;人在重建理想过程中的顽强与苍凉;人在寻找归属时的茫然无措……世界上最残酷的斗争……是人与自身的搏斗。 ”这部《荒原与人》也被李龙云称为“在我为数不多的作品中,真正有点价值的” 。
《小井胡同》剧照
《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是李龙云创作的一个剧本,著名编剧邹静之就一直管他叫大哥。邹静之说:“我和李龙云是当年一起在北大荒的,我一直管他叫大哥。我们都是编剧,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收藏。我们俩在一起最多的话题就是北大荒的生活,那些青春残酷物语。我们常常聊起那时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很伤感。 ”继《荒原与人》之后,王晓鹰原本十分期待与李龙云的下一次合作,谁料一年多的等待,等来的竟是李龙云病逝的消息,这令王晓鹰非常痛心。王晓鹰称,“ 《荒原与人》这个写于二十多年前的剧本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散发光芒,剧中人物的痛苦仍然折磨着当今的人们,精神的‘荒原’不曾消失,信仰的真空依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