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党对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判断、原则、原理和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更好引领云南文艺战线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文艺力量。
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清晰指明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之所在、路径之所致、力量之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过去十年,我国文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文化自信得到极大提升。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熠熠生辉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的旗帜下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以为,文化自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根”的找寻与继承,即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深厚历史积淀,从中汲取养分以滋养当代文艺创作;二是对“真”的传承与发展,即运用批判性思维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确保文艺作品既传承经典又紧跟时代步伐;三是对“势”的把握与指引,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保持科学指引和战略导向。文化自信源于深厚底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意义。
“两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相互契合是“两个结合”的客观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繁荣共进是“两个结合”的宏观方向,既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又从根本上保证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创新发展是“两个结合”的必然要求,结合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理论创新的过程,也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人民性问题论述最多、笔墨最重、情感最深。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系统阐述了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指出,这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情感是深邃复杂的,文艺要关注人民的生活、情感、需求,把热爱体现在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真实描绘上,体现在对人民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真诚表达上。
云南文艺不负众望展现新时代新风貌的十年
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云南文艺不负众望,有力展现了新时代的新风貌。
云南省文联以党建引领推动全省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组织省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开展理论学习和学术培训,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实现了对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的有效覆盖,团结引领文艺战线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省129个县区级文联、 16个州市文联组织健全,作用发挥明显,乡镇文联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以及脱贫攻坚等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文艺精品百花齐放。滇剧《一湖春水》、花灯剧《李二哥与杨二嫂》、大型杂技剧《野象谷》等大批舞台文艺作品走向全国。在庆祝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策划组织了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影响较大的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大型原创话剧《桂梅老师》荣获文华大奖;《水乳大地》《经纬滇书》《山水云南》等众多佳作涌现。深入挖掘、弘扬廖新学、周善甫(纳西族)、赵银棠(纳西族)、康朗甩(傣族)等云南近现代文化史上卓有贡献的各民族文化名家的学术人生和艺术成就,铸牢云南文艺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国书法篆刻、美术作品展览中,云南作品创历史最高水平。多位作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云南以累计获奖107人,居全国之最。
加强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发现举荐、教育培训、资助扶持、宣传推介,培养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文艺滇军”。选派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鲁迅文学院等进修深造。团结凝聚“文艺两新”。走出合作共育的路子,文学、音乐、舞蹈等8个省级文艺家协会的专业委员会发挥人才和组织优势,与多所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今年以来完成10个省级文艺家协会换届,主席团成员的得票率均在97 %以上。加强省文联主席团成员、全委会委员及省级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理事会理事履职尽责的评价,深入践行省级各文艺家协会学术上的“领头羊”和文艺“带头雁”作用,推动他们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目前,云南有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2481名、省级会员16350人,文艺滇军已具相当规模。
胸怀“国之大者” 无愧伟大时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云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满怀信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迈向更巍峨的高峰、描绘更壮美的风光、书写更恢弘的气象。
秉持人民立场。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通过文艺作品表达人民心声和愿望,用真挚情感和生动笔触描绘出人民的生活画卷。坚定时代立场。热忱书写新时代云南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火热沸腾的社会生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印记,开辟新时代博大艺术风格与境界。坚守历史立场。把历史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作为检验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坚守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文艺作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时代的桥梁。
以文化认同凝心力。以文艺展现各民族精神文化风貌,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瑰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讴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动人篇章。以创新发展增动能。探寻大势之趋、时代之呼、人民之需,探索契合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的思维与手段,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明德风尚为引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传承文化底蕴。云南文学底蕴深厚,戏剧独具特色,美术界发展出现代重彩画技法,音乐驰名全国,舞蹈多姿多彩,民间艺术审美价值极高,摄影蜚声海内,书法篆刻历史悠久,影视蓬勃发展。要深入挖掘、传承、创作、演绎和创新,以云南为起点但又不局限于云南。阐发云南之美。云岭大地壮丽的山川、秀美的水乡、古朴的村落、独特的民俗都蕴含着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要以新的眼光看云南,用心发现和感受大美云南,发挥区域优势。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披襟当风、兼收并蓄,扩大云南文艺影响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系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