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八洞村》剧照
在湖南的西部,青山绿水间隐藏着一片神秘的土地——湘西。从《芙蓉镇》《湘女萧萧》到《那山那人那狗》,一批经典影片让湘西的名字与中国电影紧密相连。正如导演谢飞所言:“王村到芙蓉镇,是中国电影打造的一个奇迹!”这一金句道出了湘西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揭示了这片土地与电影的深刻关系。
11月26日,第二届湖南民族电影展主体活动之一——民族电影创作高峰对话在芙蓉镇举行。著名电影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湘西故事对中国电影的建构等论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湘西文化的独特性:电影创作的根脉与灵魂
湘西地势复杂、群山环抱,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原生态美感。在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父子沿着蜿蜒的山路送信的画面,成为叙事的核心场景。那条山路不仅连结了湘西的村落与山川,也连结着父与子、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每一步行走都仿佛是对湘西土地的探寻与感知。而山路上的风景随着情节推进而展开,既是故事发展的空间载体,也蕴含着浓郁的山水意境,成为电影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部分。
湘西的山水,还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在电影《湘女萧萧》中,山水文化成为不可忽视的叙事背景和情感隐喻。萧萧所居住的吊脚楼旁,山峰环绕、溪流潺潺,仿佛映射出她身处的命运困局。这种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表达,不仅为电影注入了灵魂,也为湘西的山水赋予更深的艺术意义。
作为少数民族风情的聚集地,湘西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极为独特的叙事资源和艺术元素。从苗族的苗鼓到土家族的摆手舞,从侗族的大歌到极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湘西文化的独特性被鲜活地融入影片之中。在《湘女萧萧》中,湘西的婚俗与伦理观念构成叙事核心;而在《狃花女》中,苗族的节日与生活方式则被赋予诗意化的影像表达。这些电影不仅捕捉了湘西的文化风貌,更通过影像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从自然景观到民族传统,湘西深厚的文化土壤,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和灵感,也使得湘西在中国民族电影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民族电影不可忽视的根脉所在。
湘西与电影:从文化符号到文旅名片
1987年,电影《芙蓉镇》如一阵清风,吹拂过中国电影的广袤天地,引发广泛关注。凭借电影的传播,湘西的名字不再局限于地理上的标记,而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逐渐成为一个象征着原始与纯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文化符号,迈出了成为“文旅名片”的第一步。
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湘西全州游客接待量尚不足10万人次,而到2023年,接待游客数达到578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45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湘西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70%。如今湘西的旅游业不仅在湖南省内稳居第一方阵,也成了湖南省旅游的亮丽名片。可以说,电影为湘西文旅产业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注入了超越想象的强劲动力。
作为本届影展的承办方之一,潇湘电影集团多年来通过深入挖掘湘西乃至整个湖湘文化资源,推动“电影+文旅”的创新发展,在湘西文旅的打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芙蓉渡》拍摄地嘉禾县的古村落振兴,到《那山那人那狗》展示的绥宁县苗族风情,再到《十八洞村》助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这些电影不仅丰富了湘西文化的叙事维度,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潇湘电影集团的新作《好工作!》再度将镜头对准湘西,让独特文化与当代社会议题交织,力图为观众呈现一幅兼具乡土韵味与时代精神的湘西画卷;同期开机的电影《新芙蓉镇》以新时代芙蓉镇的旅游振兴发展和镇上居民的生活状态为背景,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成果以及当代青年对于家乡、亲情、爱情的感性回归。这些对“湘西故事”全新表达的探索,为湘西文旅产业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湘西模式:从影像表达到振兴范本
电影与文旅的融合,远不只是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以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为核心的价值重塑。在湘西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土地上,“电影+文旅”模式超越了经济效益,唤醒了民族地区的文化能量,激发了社会活力。湘西经验表明,电影不仅是文旅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桥梁,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路径。
展现现代长沙精神图谱的《长沙夜生活》、再现湘潭革命历史的《堡垒》、以浏阳红色文化为依托的《她比烟花更灿烂》、真实还原湖南工人运动历史的《八百矿工上井冈》、串联起毛泽东游学足迹的《出发》 ……一批以湖南为创作中心,将本地故事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的作品,清晰诠释了“电影+文旅”融合的独特价值。电影赋予风景情感与叙事,让游客在欣赏山水的同时也感知到湘西的文化与故事;而文旅的繁荣又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广阔市场,形成了文化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一系列经验表明,“电影+文旅”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文化为根、电影为媒、产业为体,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双赢。正如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谷良所言:“电影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是文化与经济的共生,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它不仅让山水有了故事,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