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西京继其非洲人物系列、舞蹈人物系列、戏曲人物系列问世之后,又推出全新的中国武术人物画系列,令人耳目一新。每次看他的画,都感到他作画的精神极为专注,每个系列都完成得淋漓尽致、不断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表达。作为积数十年人物画创作丰富经验的画家,在题材选择与风格境界的处理方面,一直走在寻求探索且不断开拓的道路上,很自信地稳稳前行、新作迭出,充满创造活力。
中国武术成为画家描绘的题材,组成系列,成为内容丰富多彩、造型自然生动、笔墨酣畅饱满的完美画面,在中国画界尚属罕见。王西京独具慧眼,在武术这种激烈的技击运动中,在武术套路身法的力度和速度高度结合的韵律节奏中,发现了美的存在,并且以画家的心、眼、手,捕捉到这一种如电光石火般转瞬即逝的形象之美,这是对于画家绘画天分和造型能力的一个挑战。在我看来王西京是胜任了。
武术的本质就是自古以来人类求得生存和自卫的能力体现,是在猎取食物与部族竞争中的经验积累,在冷兵器时代,徒手搏击和器械的运用,人们总结出应对之法,久而久之形成武术,无论中西都是如此。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极为丰厚,武术的修炼、实践经验,南北东西互相交流,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不但追求实战功效,同时顺应体能,在古人哲理的指导下,形成进退、疾徐、收放、刚柔等种种合理的搏击运动规律,达到制敌于当下的功效。由于注重身体运动的灵活与协调,中国武术体现与表达了人体躯干与四肢动作的和谐与韵律之美,这是十分独特的审美因素。在人类进入热兵器乃至现代武器的时代,单兵作战的作用肯定是减弱了,但武术仍然是强身健体乃至徒手搏击、自卫的有用能力。不仅如此,中国武术由于派系众多、兵器多样,更具有内在的审美表演性,更是被吸取进戏曲表演艺术中,所以武术的演练受到广大群众的爱好欢迎。由于武艺高强者把人的体能发挥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于是在人们心中武术大师充满神秘感,甚至对其崇拜,并充分反映在小说文学之中,如武侠小说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武术之美,美在运动,美在健康,是力量与速度和谐结合之美,更是人性内在精气神与健美体格相结合的昂扬迸发之美。因此,在人们观看武术演练感到震撼与钦佩的同时,画家的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其唯美的刹那一瞬,并再现在自己的画幅中。画家的这种能力,是眼、心、手的完美配合,是多年艰苦训练的结果,20世纪引进的素描造型训练,推动了我国人物画的发展,其积极成果是不可否认的。素描与速写训练了画家的眼睛与手,而默写更能加强画家的形象思维与记忆能力。此外,画家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与造型写实能力并非是对立与相悖的,对于人物画家尤其如此。王西京多年来在人物画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其几个人物画系列,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那就是具有艺术天分的人物经过严格的训练且经过多年的锤炼积累,在艺术攀登的道路上可以达到的高远程度。毋庸讳言的是,造型精准(常用“惟妙惟肖”这个词)并非绘画唯一评定标准,19世纪以来摄影术的发明曾经给西方写实绘画以强烈冲击,如今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人工智能几乎无所不能,即使少数训练有素的画家在技术上能够与机器人争一席之地,也实属不易。当此之际,中国人物画家显然具有自己难以动摇的优势,或者说由于中国绘画注重的写意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独有的笔墨审美技法,使得中国画家在主观精神的自由、审美选择的纵意,甚至在笔墨过程中的意外之趣等优势,必将令中国画继续驰骋在未来艺术世界中,并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正是基于以上的想法来欣赏和思考王西京的人物画诸系列,尤其是他的武术人物作品,感到画家不仅在技艺表达方面游刃有余,人物塑造更是传神,几乎注视每一幅作品都会听到武者的呼吸和空气被手掌或兵器疾速劈动的呼啸声。王西京以其造型能力之长,表达了武术运动快捷飞动之美的同时,并未忽略人物精神情绪的描绘,古人讲“传神阿堵”讲究“形神兼备”是针对人物画家的高度要求,历观古人留下的作品,实际能够做到很不容易,也是今人不可苛求的。细观王西京画作人物的眼神和张口呼啸的表情,确乎描绘出了武术家一瞬间积聚的生命力的爆发,绘画的“神形兼备”是高难度要求,我认为接受过素描造型训练的画家王西京成功做到了。另一方面,中国画要求做到笔墨情韵技巧的发挥与控制,做到笔墨之美。在洁白的生宣纸上做到浓淡枯湿、收放自如的达形表意更为不易,然而,笔墨之美就在这种氤氲含蓄的墨韵变化之中,更是中国画家几十年锤炼修为的结果,体现在许多老画家的艺术作品中。令人赞赏的是,画家王西京从年龄经历讲,已步入老艺术家的高位,但是,他的艺术不仅已到“人书俱老”的成熟阶段,难得的是画家的创造热情依然旺盛,不断推出新作,在通往艺术高峰的路上不断前行,高峰在望,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