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绽放的玫瑰与自由热烈的新生
——谈电影《出走的决心》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栏目:视点
作者:谢红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出走的决心》是一部根据郑州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的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由尹丽川执导,阿美、尹丽川编剧,咏梅等领衔主演。影片用朴素而真诚的镜头,记录了一个传统女性在家庭束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抉择,见证了年过半百的李红在家庭与社会的重压下不断成长蜕变,最终实现自我觉醒,冲破世俗网罗、逐梦而行的艰辛历程。

  在顺从与叛离的撕扯中,影片塑造了一个孝悌有方的女儿形象。《出走的决心》通过回忆叙事手法将中年李红和青年李红相对比、映照、交叉,最终形成了一个破碎又完整的人,恰如其分地让观众对李红的生命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她的成长蜕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小天真烂漫的李红成绩很优秀,她曾经憧憬着考上好大学,却因为重男轻女的父亲那一句“你是长女,要为家庭分忧”而放弃了学业,回到小县城进厂打工。她是一个懂孝悌的好女儿、好姐姐,但是她的孝悌也是有极限的,她并没有一直无原则无底线地退让。当她为了买车向弟弟追要欠款时,母亲却谴责她没有亲姐姐的样子,她声泪俱下地反诘:“你也是女人,你也当过姐,也当过女儿,为什么不理解我?”早已被固有观念束缚住的母亲却只是呢喃道:“小时候,我娘给我弟蒸白面馒头,我就吃窝头,我从来没意见。”但这一次,李红没有退让,第二天就收到了一半欠款。

  在矛盾与冲突中,影片塑造了一个勤劳隐忍又独立自主的妻子形象。18岁时,李红梦想通过考大学走向外面的世界;25岁遇见丈夫时,她梦想通过婚姻逃离原生家庭,获得幸福。但很可惜,这两个梦想都没能实现。李红就像是《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原以为找到了一生真爱,殊不知却是陷入泥淖生活的开端。她仿佛被禁锢在厨房与阳台,丈夫孙大勇则在开放的客厅、餐厅对她发号施令,两道门将她与丈夫隔绝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丈夫孙大勇的意识深处,女人就应该为了家庭和孩子终日劳苦、默默奉献,女人所有的含辛茹苦和忍辱负重,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孙大勇有句口头禅:“谁家女人不生孩子不做饭啊?”正因为这样的观念作祟,孙大勇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感,在日常生活中对她冷嘲热讽、横眉怒对、暴跳如雷……甚至在李红出走两个多月后,孙大勇打来唯一的电话,居然是找她要回ETC消费的81块钱。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视,使得她们往往在婚姻中扮演着忍辱负重、竭力维持家庭和谐稳定的角色,但当女性觉醒,进而向传统观念、道德约束进行挑战时,她们就会努力挣脱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就如李红出走后,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路:在路上追求诗和远方!时代改变了她,也成就了她,她成了网红自驾游博主,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

  在妥协与勇敢中,影片塑造了一个甘愿奉献却逼着女儿自立自强的母亲形象。影视剧中传统母亲的形象一般是“贤妻良母”“为母则刚”、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甘愿牺牲等传统文化定义下的形象,李红身上也体现了这些特点,但她并没有被儿孙羁绊一生,也没有像自己母亲一样把代代相传的枷锁套到自己女儿的身上。女儿小雪从小目睹了父母婚姻的不幸,她能清楚地“看见”母亲的痛苦、压抑和挣扎,她曾经劝母亲离婚,警告父亲“别这么和我妈说话”,她对婚姻产生了阴影,不想结婚。李红没有因为自己婚姻不幸而赞同女儿的观念,反而鼓励女儿:遇到真爱还是要结婚生子。小雪被公司的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后,一个人在浴室里心情郁闷,李红走进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给她看自己通过努力拿到的驾照,安慰女儿,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是没办法解决的。在离家出走前,她坚定地告诉女儿:妞,你要自己想办法。李红打破了套在她身上的传统枷锁,虽然在撕裂自身的过程中头破血流,但在破茧成蝶时也完成了身为母亲对女儿的言传身教。不难看出,《出走的决心》中这一反传统母亲形象的呈现,既具有解构和批判的意义,也具有女性意识主导下的女性自我审视与觉醒的价值。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出走的决心》塑造了一个思想意识独立、平静面孔下思想波涛汹涌的全新女性形象,如同电影中老师和学生们弹唱的爱尔兰民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中唱道的那样,“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朵孤独绽放的玫瑰告诉我们,女性电影从来不只有女性主义,其中蕴含着的关于生与死、情与义、理想与现实、成长与救赎,值得人们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