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撷群英织彩霞,妆成天山雪后春
——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巡回展观后感
文明之兴始于文字,作为全世界唯一存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书法不仅传承着先贤的思想,更熔铸成独特的民族文化根魂。从2024年4月起到日前,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全疆各地巡展,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馆、第二师铁门关市美术馆、第七师胡杨河市文化馆、第十三师新星市图书馆等兵团文化场馆迎来了许多书法艺术爱好者,大家观看展览,讨论研学,沉浸在这场书法盛宴中。在家门口看大展,在原作前细细揣摩,书法艺术的惠风滋润着天山南北。
上个世纪有过支边经历的人们,如今大多已步入暮年,但是那些铭记了汗水、泪水与燃烧着青春的过往,成就了共和国边疆的繁荣,也为今日的国泰民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初由老兵和支边青年组成,经过70多年的峥嵘岁月,已经成长为为新疆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助力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培养人才、引进和对外交流方面成为带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桥头堡,而于2023年秋季组织的这次书法大展,从征稿评审到如今的全疆巡展,更是呈现出兵团组织全国性展览的极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在中国书协的支持下,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共同举办了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书法艺术一直以来是受众最广、入门容易,而学成极难的艺术门类。于书法而言,临池功夫不可小视,而博闻广识,求他山之石以攻玉,也必不可少。一般性的书法大展,注重的是观赏和交流,而这个展览更意在广泛传播书法艺术和深入启发广大书者,让散落在全疆各地各师的书法艺术从业者、爱好者能有更多观摩学习的机会。虽然受到展览场地所限,并不是所有场馆都能展陈此次年展的全部作品,但依然能从展出面貌及相关资料中看出,这是一个经过精心打造的文化精品,整体书法作品水平很好地反映了当代书法创作创新的活力,并且非常注重传统性与丰富性——篆书有秦篆、金文、清篆,草书有章草、大草,隶书有仿汉简形式的古隶、八分书,也有宗承各种汉碑及流行书风的作品,其他如魏碑等传统书体更是各有千秋。在展览呈现上,大字与小字作品穿插呼应,行草的疾风吹柳与篆隶的深沉雅静互为映衬,有行书手卷的散淡自由、天真烂漫,有玉箸中堂的屏息肃穆、纤纤独立,有碑体楹联的沉雄豪迈、棱角粗砺,有视觉仿古的若见旧墨、老纸新妍,这些斑斓多彩的书法作品呈现、凝聚着全国各地青年书家求学问道的心血,也呈现出蓬勃的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艺术生命力。
在十三师展览现场,兵团书协主席孙朝军为观众导览,以其深厚的学养为观众讲述着每一件作品所蕴藏的细节之美,比如铜印的做旧、各种材质印章的特点、深浅刀法呈现的效果、书法线条的美感,甚至于春秋战国文字的差异等。在一件甲骨文对联面前,大家驻足观赏。这是来自云南青年书家的作品,原本用于记录占卜过程的甲骨文刻符,在放大为对联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了枯笔渴墨的变化,结字造型上更有意趣,细看题跋,作者自谓“朝临甲骨文,暮写虢季子”,原来是把西周时的虢季子白盘铭文与甲骨文进行了融合创新,以金文的朴拙意态美丰富了甲骨文指示、象形、会意的内涵,为这种古老字体赋予了当代美感。
在巡展展览现场,有带着孙子的老人,有专程坐火车而来的书法爱好者,甚至还有从甘肃远道赶来的观众,大家怀着一颗热爱书法的赤子之心,被展览深深吸引。这里不仅是戈壁滩上的绿洲,更是文化艺术的绿洲。在这跨越千里的全疆巡展中,又有多少默默学习的观众会在未来书坛崭露头角。这场书法盛宴是兵团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座雪峰,就像天山融雪一样润泽着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心田。地域虽广,处之文明则不偏,中原虽远,共其文脉必有回响。
完美的展览呈现背后是组织者的艰辛付出。自2019年至今,“中国书法·年展”已成功举办五届,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持续不断地举办展览、学术交流与研讨,挖掘地域书法传统资源,以促进书法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书法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对展览评选提供大力支持的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通过该展览很好地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览的举办,对可克达拉市经济发展、品牌形象提升、艺术乡建与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艺是时代的先声与号角,艺术家是以明德引领时代风尚的主力。从2023年在可克达拉市的评选,到乌鲁木齐、伊宁、库尔勒、哈密等地的巡展,在其他师市还将开展后续的展览,争取最好的场地、配套专业设施,在布展陈列上的用心,以及由兵团书协派出领导亲赴现场讲解……种种做法都为各地观众更好观展做出了极大努力,加之全疆各地许多优秀的基层文化干部也为2024年的巡展做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就像一场完美的长跑接力赛。
(作者系郑州市美协副主席、河南省柔性援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