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传承之路
——以广西少数民族为例
作者:陈俊玉 李玉翠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涵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信息,具有悠久发展历史。民族民间舞蹈能够为一代代的民众提供身心愉悦的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始终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得以传承。现代化技术和社会迅速发展,促使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环境发生变化;加之时代变迁和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更是面临全新挑战,亟须创新。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本身是联结各民族交流的重要纽带,其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是当地民众在千年农耕生活中创作、传承而来的,不仅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且见证了我国民族繁衍生息的进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信息化技术改革,广西民族舞蹈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责任。其中,包括天等打榔舞、京族哈节仪式舞蹈、田林瑶族铜鼓舞等在内的少数民族舞蹈,皆已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得益于广西各级政府的努力,探索出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以及跨界融合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新路径,具有借鉴意义。

 

  完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机制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作为特殊的文化语言,做好其传承工作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谐社会构建。地方政府和文化艺术保护相关部门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价值,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纳入政府工作会议讨论,并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例如,广西积极发挥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保护民间舞蹈的顶层作用,构建区、市、县、乡四级少数民族舞蹈保护体系,建成左江流域民间舞蹈遗产目录等较为成熟的保护机制;广西各级政府意识到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人保护的关键作用,加强保护传承人,避免舞蹈艺术传承中断;广西壮族自治区借助法律手段,加强对地区传承少数民族舞蹈非遗文化的监督,明确传承人、文化馆等主体的义务,并加速制定和完善有关翡翠鸟舞等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奖惩制度,以及传承人与文化馆相互监督的制度。

  如此,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应注重传承人的发展和保护,为传承者创设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并且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予以保障,切实保证传承人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并吸引更多人加入民族民间舞蹈传承行列。针对已有的传承基地,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针对性帮扶和管理,吸纳更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参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工作。

 

  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传承

  随着广大民众审美观念改变,民族民间舞蹈应在继承民族性、地域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人思维进行创新,突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观赏性,更好地适应现代民众审美需求,不断焕发新的文化魅力。例如,广西左江流域龙州地区花凤舞、宁明县花山崖岩画舞等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兼具艺术审美、教育传承和健身娱乐价值,且涵盖民族性、祭祀性等文化内涵。部分编导对宁明花山岩画图上的舞蹈文化解读进行研究,将其复原创作为舞蹈作品,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创编的舞蹈《花山影像》和崇左市花山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作中心创编的舞蹈《那·花山》保留岩画传统舞姿的同时,加入符合现代审美的动作、队形、配乐等,使民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舞蹈文化。如此,该舞蹈的成功传承得益于编导最大程度复原民间舞蹈,同时又将其演绎为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助力其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可见,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应顺应国际社会主流发展趋势,坚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作为出发点,融合现代舞优势进行创新,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与不同审美水平、文化层次的受众需求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例如,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蕴藏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可以适当增加现代元素,使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更好地被当代民众接受;或者可以将现代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蹈相融合,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民众审美需求。

 

  创新跨界融合艺术传承形式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已经成为汉族及少数民族,乃至世界其他国家民族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艺术、文化多元化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被国家和世界认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跨界融合传承成为正确发展路径。例如,广西壮族蚂拐舞作为极具魅力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之一,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舞蹈艺术形式的成功传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蚂拐舞与专业渠道赛事、休闲娱乐健身、校园体育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活动形式相融合,开发出新的舞蹈艺术跨界融合传承体系。广西艺术学院吸收蚂拐舞风格元素,创编《山娃仔》等壮族蚂拐舞剧目,并在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群舞组中斩获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将蚂拐舞推广至大众视野中;蚂拐舞传承人和爱好者将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中,创编《壮乡三月歌飘香》等广场舞,充分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地中小学校将蚂拐舞纳入体育教学中,尝试推广壮族蚂拐舞广播体操,并在少数民族运动会亮相,获得社会广泛好评。以此为例,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完全能够借鉴广西壮族蚂拐舞跨界融合传承形式,丰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拓宽舞蹈艺术传承途径。

  未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还可与商业旅游项目相整合,在不同的旅游景区注入民族民间舞蹈等民俗文化元素,进一步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有效推广民俗非遗项目,带动旅游经济发展,让“新芽”枝繁叶茂,发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